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乳中之乳”——乳腺错构瘤...

2021-06-21   超声病例大全

乳腺错构瘤是乳腺肿瘤中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含有不同比例的纤维、脂肪组织、乳腺导管和小叶成分的乳腺肿瘤。


来源:超声技术与诊断

转载已获授权

整理:小超

“乳中之乳”——错构瘤


乳腺错构瘤是乳腺肿瘤中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含有不同比例的纤维、脂肪组织、乳腺导管和小叶成分的乳腺肿瘤,1904年由Albrecht首次报道该疾病,1981年WTO将其正式命名为乳腺错构瘤。由于肿块内部常包含有正常的乳腺导管和腺小叶结构,其声像图表现亦和正常乳腺有相似之处,因此有学者将其称之为“乳中之乳”。


“乳中之乳——乳腺错构瘤


文献报道乳腺错构瘤发病率约为0.12%—0.16%,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见于哺乳后期和绝经早期,其生长缓慢,单发多见,常无临床症状,多以无痛性乳腺包块就诊。


病理特点


肿瘤由纤维、脂肪组织及乳腺导管和小叶组成,根据肿瘤内部成分的含量不同,瘤块可表现为腺脂肪瘤或腺纤维脂肪瘤,有完整的包膜,并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脂肪为主型:瘤块内以脂肪组织为主,其间有少量的纤维组织及腺体组织,切面呈黄色。


脂肪为主型错构瘤大体标本


☑纤维腺体为主型:乳腺导管和小叶为其主要成分,其间散在分布少量的纤维和脂肪组织,切面为灰红色,其间夹杂少量白色纤维和灰黄色的脂肪组织。

☑混合型:为乳腺错构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瘤体内脂肪和纤维腺体组织成分基本相等。


混合型错构瘤,图来源网络


超声表现


肿块位于乳腺腺体层内,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周边可见包膜回声(是否为真包膜尚存争议),根据肿瘤成分含量不同,其内部回声也不尽相同,可为高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CDFI: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或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Alder血流分级多为0或1级。

☀脂肪为主型:肿瘤可表现为高回声或等-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质,其间可见纤维条状回声。




☀纤维腺体为主型:肿瘤边缘锐利,多为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较均匀,部分肿瘤内可见散在高回声。


纤维腺体为主型乳腺错构瘤,声像图与纤维腺瘤难以鉴别

图片来源网络


☀混合型:肿瘤内可呈高、等、低三种混杂回声,部分可见点状强回声及无回声区;在以低回声为主的肿块内间杂不规则高回声,犹如水中浮岛,有时还可见纤维条状分隔,为本病的典型超声表现。


混合型乳腺错构瘤,其中高回声形似水中浮岛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对该病的缺乏认识,所以容易误诊,大多可能将其诊断为乳腺脂肪瘤或乳腺纤维腺瘤:

♥脂肪瘤多位于乳腺皮下脂肪层内,而错构瘤基本位于腺体层内。

♥纤维腺瘤:纤维腺体型的错构瘤易被误诊为错构瘤,这两者仅凭超声难以鉴别,只有借助手术大体标本及镜下病理方能鉴别。

♥叶状肿瘤:叶状肿瘤形态尚多成分叶状,常对皮肤层有挤压。(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诊断,见下方推荐阅读中《乳腺超声目录指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乳腺错构瘤,高回声,纤维,脂肪,腺体,包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