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8】 使用循环肿瘤DNA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负荷和治疗反应:一项观察性研究
First Author: Erin L Symonds, Flinders University, Adelaide, SA, Australia
背景: 结直肠癌(CRC)治疗后的残留病变有复发的风险,但影像学和CEA检测残留病变的能力有限。评估治疗反应也需要一个简单的测试。本研究探索血液中甲基化BCAT1/IKZF1 DNA的水平是否与肿瘤负荷相关,以及水平是否可以判断大肠癌不同治疗后的疗效。
方法:原发性大肠癌患者在治疗前采集了血液(n=282,59.9%男性,中位年龄68.5岁)。从血浆中提取游离DNA(cfDNA),检测BCAT1和IKZF1的甲基化。检测到任何一个基因甲基化都被定义为阳性样本;表达水平为甲基化百分比(平均甲基化/平均cfDNA)。阳性患者在早期大肠癌(手术,n=31)、晚期/转移性大肠癌(手术+辅助化疗,n=15)和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手术+/-化疗,n=6)治疗后或晚期大肠癌(n=24)治疗中途停药后采集额外样本。肿瘤大小评定为原发灶的最大直径(通过手术或MRI评估)。
结果:治疗前的结果随着CRC分期的提高而增加。阳性率分类:I类,23.7%(14/59);2类、 62.1%(54/87);3类、 68.6%(70/102);4类、 85.3%(29/34)。分级:I级,0.0%;2级、 0.06%;3级、 0.07%;4级、 4.07%(p<0.001)。治疗前水平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r=0.372,p<0.001)。采集治疗后血液,中位时间治疗结束后2.4月(IQR 1.7-3.9)。治疗后阳性率下降(表),88.4%的病例(46/52)ctDNA阴性。所有治疗完成的患者生物标志物水平均下降,而治疗不完全的患者中,54.5%(12/22)仍为阳性,治疗前后水平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呈阳性的患者中,13例继续监测血样:8例的ctDNA呈阴性,除1人外,其余患者均无疾病生存。5例保持阳性,都有进一步的疑似或确诊疾病残留。
结论:血液中甲基化BCAT1和IKZF1 DNA水平与肿瘤负荷相关;在完成计划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甲基化BCAT1和IKZF1 DNA水平变得无法检测。甲基化ctDNA血液检测有助于监测对治疗的反应,并识别那些可能受益于持续治疗的残留癌症患者。

研究发起人: Clinical Genomics, NHMRC Australia.
参考文献:Erin L Symonds.Use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o assess tumor burden and response to therapy: An observational study.2021 ASCO,abs 3528.
编译: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