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可以表现为急性的神经功能恶化(运动和感觉功能等),又可以表现为慢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本想着再过两年毕业了,家里父母的负担就能减轻点了,怎知人算不如天算……来自韶关的李华(化名)今年19岁,上面有两个姐姐,是家里的唯一的儿子,现在广州某大学上大三。
因为家境比较困难,懂事的李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两个月前,他像往常一样外出做家教,回来后便感觉左侧下肢无力。当时没有太在意,不想几天后发现右下肢竟失去知觉了,感觉不到疼痛、温度,而且症状越来越重,甚至还出现了大小便困难。
“肯定有问题,不能再拖了。” 李华思量后到学校附近医院就诊。医生告知李华,他的胸段脊髓里面有个脊髓血管发育异常,可能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但是手术风险比较大,术后很可能会导致下肢完全瘫痪。
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李华将病情告知了父母。“在看到他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他已经完全走不了路了……”李妈妈回想起当时见到儿子的情景,依旧泪流满面。几经周转,他们找到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五科脊髓脊柱团队。
我院神经外五科主任欧阳辉教授接诊了患者,对患者进行仔细查体,发现其左下肢已轻度偏瘫,腱反射亢进,膑阵挛、踝阵挛强烈,双下肢病理反射阳性。经过全科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精确定位下,利用术中神经电生理仪器对下肢运动和感觉的功能实时监测,为手术保驾护航。
在科主任欧阳辉教授带领下,以毕中胜医师为主的神经外五科脊髓脊柱团队经过精心准备,精准定位病灶,在显微镜下将肿瘤精准分离,顺利将生长于患者脊髓中央的海绵状血管瘤完整摘除,瘤体大小为10mm×8mm×8mm。
术后李华的左侧下肢运动及右侧下肢的感觉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经过专业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李华已出院继续他未完成的学业及梦想……
脊髓就像是“电话总机房出来的总电缆”,内含数万条细小的神经纤维。如果脊髓发生横贯性损伤,则患者会出现受损平面以下截瘫、大小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这对于一个大三男生来说无疑是噩耗!但要在不到手指粗的脊髓中完整切除“血管瘤”,又不损伤脊髓,是极难的事情。为此,神经外五科脊髓脊柱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借助先进的手术设备,为李华完整切除脊髓髓内血管瘤,且没有造成脊髓损伤。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CM):约占所有脊髓血管病变的5%-12%,为紧密填充的血窦样结构,内衬以血管内皮细胞,多见于30~40岁。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可以表现为急性的神经功能恶化(运动和感觉功能等),又可以表现为慢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急性症状多由新发出血引起,慢性进展性的症状可能由于病变对周围脊髓的压迫或小的反复出血引起,也可能由透明样变性、囊壁增厚、神经胶质增多、微循环改变、部分血栓引起。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出血率1.4%- 6.8%,再出血的风险高达66%,致残率高,手术切除为治疗的“金标准”,但手术难度较大。急性出血后4~6周的亚急性期进行手术,这时脊髓水肿减轻,病变周围的神经胶质可以保护正常脊髓组织,并使髓内的海绵状血管畸形与正常脊髓的界限更清楚,高超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利于完整切除血管瘤,术中利用电生理监测可进一步为手术保驾护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