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靠猜?吃药靠掰?药师带您探究儿童用药的“酌情减量”

2021
06/17

+
分享
评论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A-
A+

爸爸妈妈在为孩子挑选药品时,尽量选用带有“儿童”“小儿”等字样的儿童专属药。

“儿童请酌情减量……”

“儿童用量请遵医嘱……”

“儿童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相信爸爸妈妈们对这样的字眼一定不陌生,一定也很头疼。


       那么,今天药师就带您一起了解一下儿童用药时如何“酌情减量”……

     01 拒绝用量靠猜

    ●当说明书对儿童用量有准确描述时,请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如:头孢克肟颗粒。




     根据说明书,一个体重20kg的6岁儿童,头孢克肟颗粒的用量计算为:20kg×(1.5mg~3mg)=30mg~60mg。该儿童头孢克肟颗粒的用量为一次30mg~60mg,一日二次。

     ●当说明书中未提及儿童用药剂量时,请按下面方法计算:

      (1)按儿童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70kg。如:鱼腥草芩蓝合剂。



     说明书中,成人用量为一次15ml,一日3次。一名20kg的6岁儿童使用鱼腥草芩蓝合剂,用量为:15ml×20kg/70kg≈4ml。

      此方法简单易记,但对幼儿剂量可能偏小,对年长儿,特别是体重过重的儿童剂量可能会偏大。较大儿童按此方法计算所得剂量超过成人剂量时,则以成人剂量为限。

    (2)按儿童年龄计算

       ① 1岁以内剂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② 1岁以上剂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

       同样,我们以20kg的6岁儿童使用鱼腥草芩蓝合剂为例,此方法的计算为:0.05×(6+2)×15ml≈6ml。

       此方法简单易行,但不精确,可适用于一些剂量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止咳化痰药、助消化药等。

    (3)按体表面积计算

       先算出儿童体表面积,方法如下:

    ① 体重低于30kg儿童的体表面积BSA(m2)=(年龄+5)×0.07

         或BSA(m2)=0.035(m2/kg)×体重(kg)+0.1(m2)

    ② 体重>30kg的儿童:在30kg体重的BSA=1.15m2的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kg,BSA增加0.1m2,如35kg的儿童为1.15m2+0.1m2=1.25m2。体重超过50kg时,则每增加体重10kg,BSA增加0.1m2。

       然后按体表面积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m2

       我们继续以这名体重20kg的6岁儿童使用鱼腥草芩蓝合剂举例:

       他的体表面积为:0.035(m2/kg)×20kg+0.1(m2)=0.8m2,他的用药剂量为:15ml×0.8m2/1.73m2≈7ml。

      此方法计算剂量最为合理,适用于安全范围窄、毒性较大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激素等。但此方法体表面积计算较为繁琐。

       以上就是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家长给孩子用药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计算。

     02 拒绝吃药靠掰

     剂量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又面临另一个头疼的问题——如何获取所需剂量呢?特别是一些片剂,颗粒等固体制剂。



     直接分片

       有些药片上有便于掰分的刻痕,可用沿着刻痕直接掰分。

    

     借助工具分割

       对于没有刻痕的药片,我们可以借助固体分药器等工具进行分割。

       但这类工具无法满足需要剂量为1/3片,1/5片……的药片。

     分包

      对于没有刻痕,我们借助工具也不好满足的片剂,比如上面提到的1/3片、1/5片……时,我们可以将药片研磨成细粉,然后目测分包。此方法也适用于颗粒剂和散剂等。

     制成混悬剂或溶液

       将药片、颗粒剂、散剂或者胶囊内容物放入容器里,加适量的水制成混悬剂或溶液,再抽取所需的剂量。

       此方法准确度较好,但应注意:①难溶性药物加入水后以悬浮状态存在,在抽取所需剂量时应先摇匀后再抽取,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性;②制作好的混悬剂或溶液应即刻使用。

     ●对于液体制剂或者滴剂通常来说就比较容易准确的分量了,直接用量杯,喂药器,滴管等有刻度的工具量取所需的剂量即可,但应注意,如果是混悬剂,如布洛芬混悬液等,应先摇匀后再抽取所需的剂量。


       药师提醒:不是所有的片剂都能分割或研磨。多数的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因为其特殊的制作工艺,都是不可以分割的。有些可以对半掰开,但不能研碎。遇到这类药物需要分剂量时,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咨询药师,寻求专业建议。

       总之,爸爸妈妈在为孩子挑选药品时,尽量选用带有“儿童”“小儿”等字样的儿童专属药,这类药物不仅对儿童用药的剂量有较为精确的说明,其成分、剂型等也更适合儿童使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成人药物时,一定要为孩子“量身定制”,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合适的药物以合适的剂量用合适的途径给到孩子,才能“药到病除”,在实现治疗目的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供稿:重庆三博长安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混悬剂,药师,减量,儿童,用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