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施打加强针的整体布署,要有明确的实验数据辅助决策。如用混合接种的方案,对安全性的研究则要更加慎重,现阶段,普通人不必盲目寻求接种加强针。
加强针安全吗,对变异病毒有用吗?
从邵一鸣和尹卫东的表态看,中国安排接种加强针的可能性相当大。现在需要决定的是,安排怎样的接种方案。
江苏省疾控中心于5月25日启动了一项研究,试图对照不同的加强免疫方案之间的区别。受试者均已接种了一针或两针灭活疫苗,他们被分为四组:一组为完成接种者补种第三针灭活疫苗,一组为完成接种者再加一针腺病毒载体疫苗,第三组的方案是灭活+腺病毒载体疫苗混合接种,对照组仍按目前通行做法接种两剂灭活疫苗。
研究者将在受试者接种后的28天内进行追踪监测,了解加强针注射后的抗体恢复水平,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按研究计划,到12月将给出结论。这项试验的数据会帮助政府更好地规划接下来的疫苗加强针项目。
周全需要在7月前往日本前决定是否接种第三针。让他犹豫的是,他在接种第二针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与第二针相隔只有一个月,再打第三针,会不会反应更大?
此前也有不少人反映,第二针的不良反应强于第一针。在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看来,这更多是一种个案化的主观感受,目前暂无数据支持。
“常规疫苗接种间隔至少是一个月,这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而是有没有那个紧急性。”陶黎纳分析,一般来说,加强针间隔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若在人的抗体水平较高时补种,新注射的疫苗可能会被抗体中和掉一部分,导致加强免疫的效果不明显。
打了加强针,对日本现在流行的Delta变异株有用吗?
受访者的共识是,接种者抗体水平越高,对新冠病毒的抵御能力越强,无论新冠原始毒株还是变异株。从这个意义上讲,接种加强针,的确能提高疫苗的保护效力。
什么样的加强针组合更好?
打第三针时,很可能会出现某些组合方案,如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的混打方案。这样加强免疫的效果会更好吗?
上述英国政府资助的试验设计是,每名志愿者接种的第三剂疫苗不一定与他们接种的前两剂疫苗相同。参与此项试验的有7款疫苗,技术路线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
“理论上,mRNA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刺激细胞免疫的效果更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一些。”陶黎纳分析,组合方案加强免疫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但相应地,不良反应发生率或将有所提高。这与不同疫苗的作用机制有关。
目前,在中国,居民已有七款可供注射的新冠疫苗,按技术路线分为三类: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其中,五款是灭活疫苗,也就是说国内人群大面积接种的是灭活疫苗。
在广泛使用mRNA疫苗的美国,报告不良反应的比例,比普遍运用灭活疫苗的中国高出数个量级。中国在接种2.65亿剂次后,每10万人只有12人报告不良反应。美国接种了mRNA疫苗的人中,有四分之三反馈了疲劳、头痛、肌痛、寒战、发热等全身不良反应。
风险直接与收益相关,就目前已公布的实验数据看,注射mRNA疫苗能够获得的抗体水平,也比灭活疫苗更高。
广州、深圳报告的三例一线人员确诊后,有医务工作者通过社交平台呼吁,医护人员和海关等高危人群,是否可以优先考虑批准补种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
目前,中国暂无mRNA疫苗上市。
《财经》记者获悉,首款国产mRNA疫苗将在6月正式开始三期临床试验,研发者是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艾博生物”)。
艾博生物创始人英博认为,如果使用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的备选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疫苗产能不足的问题。
mRNA疫苗应对变异株的速度,将比灭活疫苗更快。英博在5月16日出席核酸药物研发论坛期间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一样,只要在生产前端改用变异株病毒中的蛋白,就能在一个生产周期内转产针对变异株的mRNA疫苗。
因为mRNA疫苗生产周期在13天—20天,会节约更多的时间成本,这样施打加强针,就可能会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mRNA疫苗对储存条件要求高,目前生产mRNA疫苗的辉瑞和莫德纳,前者冷链要求是零下70度,后者是零下20。
所有受访者都强调,对施打加强针的整体布署,要有明确的实验数据辅助决策。如用混合接种的方案,对安全性的研究则要更加慎重,现阶段,普通人不必盲目寻求接种加强针。
“就算打了加强针,如果到了疫区,还是必须做好防护。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降低被感染的概率,如果打了疫苗却不做防护,还是可能被感染。”张洪涛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