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护士弄混药名,肌注导致患者死亡!
2021-06-16
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请看看这个案例
A医院急诊科收住了1名上消化道出血,70余岁高龄的老人,入院时带有凝血酶交与护士保存。
医嘱予:血凝酶1ku肌内注射,1ku静脉注射。主班护士核对医嘱后将执行卡交予责任护士L执行。
L护士取出病人自带的凝血酶,麻溜地注入溶媒,抽取药液至病房核对姓名后进行了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连L都禁不住为自己喝彩,再不是初来急诊科青涩的小护士,看到醉酒的、昏迷的、外伤的、消化道出血的,自己就先风中凌乱,经过1年的锻炼,现在处理各类急诊都得心应手了!
谁知一名家属突然大叫:你给我们打的什么药,是我们带的凝血酶吗?
L拿着注射后的空瓶对着家属晃了晃道:是啊!医嘱让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止血的呀!
家属(是医务工作者)甩开了L奔向了医生办公室…….
患者最终没有抢救过来,医院为此走上了被告席,该科科主任、护士长及当事护士均受到了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处理!
凝血酶与血凝酶的不同
凝血酶与血凝酶二者均能起到显著的止血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然而,虽二者名称相似,但用法迥异,临床使用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凝血酶是局部止血药。可喷雾或喷洒于创面;或口服、灌注用于消化道止血。严禁血管内、肌肉或皮下注射,否则可能导致广泛性血栓形成而危及生命。
血凝酶(又名立止血、巴曲酶)是一种速效、长效、安全的止血药。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也可局部用药。
来源:华医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降血压药,凝血酶,血凝酶,护士,肌注,死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