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坚持低碳水高蛋白?身体早就抗议啦!
最近
拥有过敏体质的卷卷同学
为了减肥
已经坚持了好一段时间的
低碳水高蛋白饮食法
当她路过对面小店
刚出炉的馒头时
她咽了咽口水
小编立即很贴心地
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她
因为医生说
好好吃主食
可能会缓解过敏症状哦
- NO.01 -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集遗传(先天免疫不足)和后天失调于一体的多系统疾病。
若父母双方均为过敏体质,那么遗传给子女的概率会成倍地增加。
后天失调包括环境、饮食习惯、行为以及肠道菌群的不健全。
先天不足我们很难改变
后天失调或可努力调整
这后天失调的原因中
比较重要的
就是日常饮食习惯
其实看看我们周围,就会知道哪些习惯是不太健康的。
比如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明显升高,而主食(米面类,特别是粗粮)比例明显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少吃甚至不吃主食,多吃高蛋白食物,包括鸡蛋、牛奶、海鲜、牛羊肉等等。
但长此以往,不仅仅是营养失衡,同时也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特别是对于先天肠道功能不足的人来说,就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便秘、腹泻、腹胀甚至腹痛。
而肠道菌群的紊乱,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衡,诱发或者加重过敏症状。
- NO.02 -
不爱吃主食的人看过来
根据2016年我国最新颁布的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
点击看大图
重 点 来 了
↓↓↓
我国居民膳食中
50%以上的能量、蛋白质、
B1、烟酸、锌和镁
40%的B2、铁和30%的钙
都是来自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
对于儿童,我们也有相对应的膳食算盘,其中谷物5-6份,蔬菜4-5份,水果3-4份,动物性食品2-3份,大豆和奶制品2-3份,油盐要适量。
该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同时降低多种慢性疾病发病的风险。
那么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
特别是已经出现
过敏性疾病的患者
是不是照着指南吃就行了
???
当然不是!
我们建议:
1.首先要完善过敏原及食物不耐受的检测,根据结果在以上的饮食结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2. 对于明确过敏的食物需严格忌口,避免摄入。
3. 而对于不耐受的食物需忌口3-6个月,复查相关指标以及评估病情后,再确定如何引入不耐受的食物。
(在这个过程中,益生菌就派上用场啦!可以加用益生菌来促进肠道内不耐受食物的代谢,帮助改善过敏症状,调节过敏体质。)
- NO.03 -
第一个要素是“活菌”
冲泡益生菌的水温不宜超过 40℃,与人体正常体温相近最佳,避免益生菌受热失活引起活性降低或丧失,从而影响其保健功能。
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群,服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时间应与服用抗生素时间间隔2小时以上。
其次,活菌要足量
产品活菌数需达到10^10CFU/g(ml)才能保证足够数量的有效菌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哪些菌株可以吃呢?
根据卫生部最新发布的关于益生菌菌株的文件是2003【3】号文,目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株有10种,具体如下:
两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婴儿双歧杆菌
B.infantis
长双歧杆菌
B.longum
短双歧杆菌
B.breve
青春双歧杆菌
B.adolescentis
保加利亚乳杆菌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嗜酸乳杆菌
L.acidophilus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
L.Casei subsp.casei
嗜热链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罗伊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reuteri
其中,可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的益生菌菌株有如下4种:
菌种 名称 | 拉丁学名 | 菌株号 |
嗜酸乳杆菌** |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 NCFM |
动物双歧杆菌 |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 Bb-12 |
乳双歧杆菌 | Bifidobacterium lactis | HN019 |
鼠李糖乳杆菌 |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 LGG、 HN001 |
**仅限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
最新的世界过敏协会(WAO)指南推荐:对于过敏高风险的孕妇、喂母乳的产妇以及过敏高风险的婴幼儿补充益生菌有预防湿疹的作用。
目前在多项研究中比较明确的是:
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对特应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有效;
鼠李糖乳杆菌可减少食物过敏症状。
其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菌株。
通过肠道菌群检测
就可以更精准地
补充体内所需的益生菌
这项检测
只需采集被测者的粪便
进行体外微生态检测
无创伤性
无采样及检测风险
我们来看看
真实的检测报告长啥样
点击↓看大图
哇哦
检测结果分数越高
肠道菌群越平衡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