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临床症状表现
普及概念:儿童多动综合怔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以多动不安为主的行为障碍、注意障碍、好冲动、坐立不安、学习成绩落后等,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使家长和教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
发病情况:国内报道患病率占学龄儿童的1.5~10%。男孩患病率明显高于女孩(男80%)。起病年龄小于6岁,多在小学期间症状明显而到医院就诊。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儿童多动症病因:
本病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原因,单独的或协同一起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
1.遗传因素:家系调查中,患儿的兄弟姐妹中患多动征者明显高于其他儿童3倍,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在患儿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癔病者也明显较多。
2.饮食因素:有人认为食物添加剂(如食用色素等)是导致多动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多食含糖量高的甜食、饮料及油煎高蛋白食品等,也是诱因之一。
3.其他因素:环境污染、轻度的铅中毒、缺铁性贫血、不良的社会环境、单亲家庭、家庭经济过于贫困、住房过于拥挤、父母性格不良或有其他心理障碍、过分溺爱、长期寄养于别处等,均可构成本病的诱因。有人认为体内铅过多是多动症的重要病因。因为低剂量的铅即会抑制脑中酶活性,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影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视觉、听觉及运动功能,使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
1.活动过多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的不宁静,经常来回奔跑,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过度喧闹,话多,不守纪律,不听命令,越是需要保持安静和遵守纪律的环境中,多动越突出,喜欢玩危险的游戏。
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能坚持认真听老师讲课,常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如被教室外面的脚步声、谈话声或汽车声所吸引。做作业慢,粗心草率,计算错误及错字多。做事不能坚持始终,虎头蛇尾。一般来讲,临床症状波动有时与儿童所处场合不同、从事的活动不同有关。患儿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吸引力、新奇的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症的症状可减轻。
3.冲动行为情绪不稳,易激动,缺乏自制力,任性,易于过度兴奋好于同学争斗。有时不避危险,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
4.学习困难虽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注意力,作业不认真,因而学习成绩落后(尤其表现在高年级)。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不青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整体。有些多幼儿童将“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前者属于综合分析能力障碍,后者属于空间定位能力障碍。
5.神经发育障碍持续性多动症患儿常有此表现,如精细协调动作笨拙,系鞋带、扣纽扣不灵活,分辨左右困难,有时可伴有语言发育迟缓。多动患儿常显示一些固定的神经系统软症状,如翻掌、对指试验等呈阳性。
6.继发性表现上述行为特点可导致一系列继发性后果。如学习困难,即他(她)们的学习成绩常低于他(她)们智能力水平所预期的;又如自卑感,由于学习成绩差,遭教师的歧视,同学的拒绝,或因达不到父母期望而遭责打所产生;以及品行问题,常因不能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得到满足,而且因冲动行为常受责备所引起。部分儿童甚至出现逃学,逃离家庭和攻击别人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