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智慧服务。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中 “风烟望五津”中的“五津”指的是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新津区中医医院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国家三级乙等中医院,院内展开床位608张,工作人员660人。 拥有“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并被四川省卫健委授予 “四川省智慧医院”。
2020年4月,政府斥资4亿人民币,协助医院由黄石桥院区整体搬迁至徐家渡院区,新院区占地86亩,新增业务用房面积4.6万平方米,设施设备获得了极大地改善,以此为契机,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改善了就医体验,把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送到患者手边和床边。
以人为本、智慧服务
医院开通了健康新津微信公众号、新津区中医院微信公众号、新津区中医院官网,为智慧医疗服务提供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智慧医疗服务,让患者利用智能手机,在家中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轻松看上病。
患者借助信息化平台便可开展远程挂号、智能导诊、分时段预约、就诊时段提醒等服务,让患者在家里就可以进行就医、体检的预约,根据预约时段和推送的排队信息到医院就诊、检查。
到达医院后,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置了导诊机器人,利用医院自行开发的院外、院内导航系统,能方便快捷地找到就诊的地点和诊室。
就诊期间,医院实现了排队叫号、诊间支付、微信平台查询、自助机查询、自助打印、门诊公示、扫码充电等便民服务,让患者在院内轻松就医。
就诊后,医院还可对新津全境药品进行免费配送服务,患者只需要扫描二维码登记,就可以不必等候,享受药品配送到家的服务,过程中还可随时查询物流情况。
在住院患者,使用带有平板电脑的“智能餐桌版”,在病床上就可以利用交互系统查看签收检查检验报告单、每日清单,预缴住院费用,收看健康教育视频和养生知识。同时,利用交互系统,还可以填写满意度调查表,专项举报不良行为,甚至点餐、购物、叫车并实时支付,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观看影视娱乐节目,与家属进行远程视频探视。
此外,医院还开展了延伸服务,患者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伤口护理、管道护理、健康咨询、康复训练等项目,医护人员上门进行服务。
新津区中医院党委书记张辉说:“ ‘以人为本’的口号不能仅仅写在墙上,‘智慧医院’的建设也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在实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新津区中医医院围绕群众需求,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组织实施医疗健康服务,进一步完善HIS、LIS、PACS、EMR基础系统,新增加了HRP、MDT、区域影像心电系统、床旁交互系统,极大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解放人力,专注质量
信息化建设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也为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便利。在病区,护理人员利用配置的PDA扫描腕带、二维码完成护理查对任务,核对、执行医嘱,录入生命体征。医院建立了数字床头卡,将患者基本情况、诊断、医嘱、用药、费用以及护理级别、医保类型、过敏药物等情况,在数字床头卡上进行显示。在护理工作中,医院配置了护理白板系统,集中显示病区所有病员的基本情况和护理项目,临床护理系统会自动生成各种表单。医院还配置了生命体征监测推车,移动护士工作站、护理质控管理系统、中央监护系统、移动查房系统、多学科会诊系统等。
新津区中医院院长曹大春介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在我院开展病区中医诊疗标准化体系试点,建设六大系统、两个平台。医院着力为患者提供最佳中医诊疗方案,实现医院‘中西并重’的发展战略,强化医院的中医特色和优势”。他说“通过智慧病房建设,增强了病区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将医护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书写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服务质量。”
新津区中医院充分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了病区中医诊疗标准化管理:医生选定疾病诊断和辨证分型后,自动推荐科室协定的中药处方、中医外治处方、辩证施护处方,让病员享受到标准化、同质化的治疗方案。
利用中医诊疗标准化管理系统,通过对中医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强化了中医治疗过程管理。使医务人员能便捷地对西医治疗、中西结合冶疗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治疗效果,开展临床科研。利用临床产生的数据开展中医专科专病质量管理,对病种疗效进行评价。
区域协同的智慧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进医改的重要抓手,信息化建设也为加强医共体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医院与5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疗共同体,按照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医共体信息管理平台和业务协同信息系统,从规范诊疗行为、区域业务协同、智慧健康服务着手,实现了医共体内“管理同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为加强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信息监管,医院将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数据整合到信息监管平台,形成统揽人、财、物的医共体管理体系和整合医疗资源、医保资源、绩效考核、质量评价的医共体业务运行体系,建设医共体管理中心数据驾驶仓,助推医共体管理和运行智能化。
在业务协作方面,建立了医共体教学系统、多学科会诊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处方点评系统、病历质控5大系统,形成城市大型公立医院、区级医院、乡镇医院三级医疗机构的教育共享、会诊响应、统一质控机制。与此同时,也实现区中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双向转诊患者的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推动转诊患者治疗、康复、追踪的持续性,推动医共体健康服务有序开展。转诊患者在上级医院的病历、治疗方案下级医院医生可以调阅查看,提升下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医共体的建设也提高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了放射、心电、超声、检验集中诊断中心和标准化消毒供应中心。实现了医共体内辅助诊断集中管理,开展“5G+超声远程会诊”,提升医技检查质量,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整合资源,在医共体内集中开展消毒供应业务,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同时,医院还建立了健康管理中心,开展“基层+县级+名医”“全科+专科”的家庭医生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对慢病实行三色分级分层管理,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提供协同的优质签约服务,促进医共体资源集约化管理。所谓“三色分级分层管理”,就是将不同程度的病人按绿色、黄色、红色三种颜色分级分层监管,绿色交基层、黄色交医院全专门诊、红色由上一级专科联盟专家会诊指导,按疾病控制程度来调动诊疗资源。
在健康宣教方面,新津区中医院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媒体,设立“健康直播间”,拍摄抖音短视频,以直播、带货等新潮的方式创新中医文化传播。由医护人员担任主播,向群众宣讲中医知识、养生技能、传统节日、慢病防治,展示和制作营养膳食、端午粽子、中药香囊。建设公园医院,设立中药植物园,只要扫码就可以了解中药知识、中医故事。
张辉表示,“多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以人为中心’组织实施健康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流程再造,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做出了基层实践,就医环境有效改善,健康管理更加到位,群众就诊更加方便。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区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为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健康县域传媒、健康界、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学术部、健康县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康堤禾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第三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暨新时期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峰会”将于6月 25-2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责任编辑(实习):孟晴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