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一方面是慢性肾脏病的高患病率,我国成人患病率接近13%;一方面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温度升高0.8~0.9℃。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情况。在发达国家,慢性肾脏病常常与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相关。而在发展中国家,慢性肾脏病却有不同的病因。非传统因素慢性肾脏病是指不能归于糖尿病、高血压或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传统病因的慢性肾脏病。

近年研究发现,反复热暴露和水化不足可导致一种新型慢性肾脏病。来自哥斯达黎加的一个全球性肾病研讨会将气温上升引起的热应激状态及慢性复发性脱水导致的肾脏病定义为热应激性肾病(英文缩写为HSN),这就是今天笔者重点谈的,即“热”出来的肾病,或许咱们的肾病与此有关。 刚开始注意到该疾病时,主要见于中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年轻的男性甘蔗工人,于2002年在萨尔瓦多首先被报道。于20世纪70年代太平洋海岸的瓜纳卡斯特省,该肾病的死亡率从4.4/10万人增至2008-2012年的38.5/10万人,至2010年男性患病率增加了近10倍,女性增加了4倍。该病在印度农业区的患病率为15%~18%或更高,高发年龄为30~50岁,绝大多数为农场工人。
因此,该病已经发展为一种全球性疾病,主要集中在炎热的农村地区与重体力劳动者,在高温暴露下持续工作有关。 研究发现主要有3种潜在机制引起热应激性肾病,包括血管升压素对肾脏的作用,醛糖还原酶-果糖激酶途径活化和慢性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目前,热应激性肾病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过去认为可能与微生物感染、农药、重金属、生化紊乱和抗生素等有关,现在认为这些都不是根本因素。热应激性肾病最可能的原因是热应激和慢性复发性脱水。由于重体力劳动、阳光直射下工作、工作时间长、缺乏工间休息和缺乏饮用水等因素,人们更容易受到热应激和脱水的影响。人们在晨间劳动,大气温度相对较低,受到的损伤相对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中午和午后人们暴露于高温环境,更容易受到热应激和脱水的威胁。多数患者表现头痛、头晕、昏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及尿液浓缩等。 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工作环境水的供应、提供充分的休息时间可预防热应激性肾病的发生。而使用降尿酸药物降低血尿酸水平,也是比较经济的热应激性肾病治疗措施。在发现该病的具体致病原因之前,可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患病风险,如清洁饮用水,工作中多喝水,少用止痛药等都可降低患病风险。
综上所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热浪天气增加,热应激性肾病逐渐有增多趋势。重体力劳动者是其主要受害者,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热应激及慢性复发性脱水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血肌酐升高、微量蛋白尿、轻度贫血,另外还包括高尿酸血症、横纹肌溶解症、低钾血症等症状。病理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而不是肾小球病变。防治方法主要是改善劳动条件、充分水合、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阳光直射下劳动。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阶段(尿毒症)须依靠血液透析甚至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
热应激性肾病,慢性肾脏病,慢性肾小球,患病率,复发性,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