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镇痛系列之二:0.5%布比卡因、0.5%罗哌卡因与1%罗哌卡因用于小容量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

2021
06/15

+
分享
评论
古麻今醉
A-
A+

临床证实,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用于肩部手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证实,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用于肩部手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目前已证明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阻滞中,5~10ml局麻药容量即可产生有效术后镇痛,且能有效控制同侧膈神经麻痹等相关并发症。有研究甚至发现,低至1ml局麻药容量即可实现有效术后镇痛。此外,局麻药类型和浓度决定局麻药的总容量,进而可能会影响单次注射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

针对上述问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Ben Safa等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含1:20万肾上腺素的0.5%布比卡因、0.5%罗哌卡因及1%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其结果发表于2021年4月的Anesth Analg杂志。

一、目的:

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是周围神经阻滞首选的长效局麻药,因为它们能产生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效果。目前尚无研究直接比较小容量的局麻药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US-ISB)的镇痛时间。本研究旨在比较小容量(5ml)US-ISB中不同种类和浓度局麻药的镇痛效果。

二、方法

入组标准:18-80岁、ASA I-III、接受关节镜下肩关节手术(肩峰下减压或肩袖修复)。

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过敏或不耐受、BMI≥35kg/m2、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同侧上肢已经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和局部感染)、孕妇或哺乳女性、或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者(每天>30mg口服吗啡当量)。

分组:60例入组患者随机(1:1:1)分为3组:BE组:含1:20万肾上腺素的0.5%布比卡因5ml、R1组:0.5%罗哌卡因5ml、R2组:1%罗哌卡因5ml。

主要观察指标:镇痛持续时间:定义为从注射结束到患者报告手术部位疼痛明显加剧(数字等级量表[NRS] >3)的时间。

所有参与者均为盲法,包括研究参与者、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研究人员和统计学家。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标准化全麻及多模式镇痛。

统计分析:

人口统计数据酌情表示为平均值(SD)和计数(%)。Shapiro-Wilk检验用于确定连续结果是否呈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非参数数据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必要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一步进行组间分析。

三、结果

CONSORT 流程图具体详细说明了接受分配干预的参与者数量(下图)。在 2016 年 5 月 2 日~ 2018 年 11 月 30 日期间共筛选了311 名患者,其中202 名拒绝参与,38名因不符合条件予以排除,8 名在随机化前撤回主动退出,最终共入组63名受试者,最终纳入分析的共60名。

下表列出了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数据,发现组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主要结果:含1:20万肾上腺素的0.5%布比卡因、0.5%罗哌卡因和1%罗哌卡因的镇痛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14.1±7.4h、13.8±4.5h和15.8±6.3h;镇痛持续时间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51)。

次要结果:BE组和R2组之间的早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具显著性差异(P = 0.01):在手术当天20:00之前的累计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中,罗哌卡因优于布比卡因0.5%,但临床意义极小。

 

  

其他次要结果,包括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第一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间、累计阿片类药物用量、NRS、术后恶心呕吐和术后1h空气环境下血氧饱和度,在各组间均是相似的,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

四、结论

在单次小容量US-ISB中,本研究发现等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疗效相似。此外,将罗哌卡因的浓度从0.5%提高到1%并未延长US-ISB的镇痛持续时间。

醉翁之艺 点评

神经阻滞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占有重要地位。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及其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于肩部手术中镇痛效果已被广泛证实,该研究的重点是评估小容量局麻药的有效性和作用时长,为接受关节镜下肩关节手术的患者寻找理想的药物和浓度以实现超声引导下单次注射小容量肌间沟阻滞达到最长的镇痛时间。

结果表明等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疗效相似,将罗哌卡因的浓度从0.5%提高到1%并不能显著延长US-ISB的持续时间,为临床神经阻滞的药物及浓度选择提供了指导性的意义。

因此,根据本研究结果,在US-ISB中,增加局麻药的浓度并不显著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该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早期研究均采用的是常规容积的局麻药的情况下,比较其浓度对镇痛持续时间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同侧膈神经麻痹等相关并发症,该研究采取小容量局麻药进行周围神经阻滞,发现阻滞效果比较满意,但是增加局麻药浓度,并不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通过该研究结果,可以明确小容量局麻药进行神经阻滞的有效镇痛作用,此外是否可以进一步研究确定最佳容量,以达到延长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的同时又不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率。

(周  宇 编译 李金宝 审校)


参考文献:

B Safa,B Flynn,PG Mchardy,et al. Comparison of the Analgesic Duration of 0.5% Bupivacaine With 1:200,000 Epinephrine Versus 0.5% Ropivacaine Versus 1% Ropivacaine for Low-Volume Ultrasound-Guided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esthesia & Analgesia.2021: DOI:10.1213/ANE.0000000000005373.

 
(本栏目由仙琚制药公益支持,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围术期,肌间沟,阿片类,镇痛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