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午节看古人的养生智慧!

2021
06/12

+
分享
评论
何裕民
A-
A+

艾草能理气血、逐寒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汤两者配伍,可辨证用于呕吐、胃脘痛、气滞腹痛等。











 
 

           2021.06.14 星期一           

端  午 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按照农历的正月建寅,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端午因此而得名。


端午时节正值仲夏,天气烦闷、高温湿热、蚊虫滋生,身体难免受到侵扰,因此,民间有农历五月是“恶月”的观念,有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也成为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而在这个节日里担任“辟邪”、保平安重任的就是艾草了,在南北朝,人们将艾草捆成人的形状,宋朝时,艾草则被编制成虎头形状挂在门上或戴在头上,如今,很多地区依然保留这一习俗。

 


中国人对艾草情有独钟,在《诗经》里“保养”被称为“保艾”,《史记》里“太平无事”被称为“艾安”。除此之外,艾草在我国中医药体系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觑,在我国的川渝、湖北、湖南等地,人们用艾叶制汤,给小儿进行药浴,取其清凉解暑、趋避虫蚁之功。《本草纲目》中谈到“艾草气味芳香,通九窍,治疾病”;《扁鹊心书》记载“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灼艾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即用燃烧的艾柱或艾条熏灸人体穴位,以祛除病痛,其中所用艾草制品,多为端午期间采集制作。


另外,从清明到端午,民间还有食艾的习俗,新鲜的艾叶是时令美食的好材料。客家人食艾饭,赣州人喜做艾米果。安徽的部分地区,孕妇或产妇食用艾叶煮鸡蛋以暖宫、理气血、调养身体。而江南地区招牌美食——青团,外皮也是由糯米和艾叶汁混合揉制而成。

   

所以,今天也为大家推荐几款艾草所制的面食糕点,供大家消遣娱乐。

  【 艾草薄饼 】  


材料:新鲜艾草 50 克,面粉 300 克


制作方法:将新鲜艾草清洗干净,在开水中煮2 分钟后将艾草捞出,加水 150 克,在料理机中搅拌,打碎成糊。然后,将搅拌好的艾草放入面粉中,和成面糊。最后,可用平底锅放入少许油,油热后,放一勺面糊,摊成薄饼即成。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配菜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助消化、止泻,可以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病症。




  【 艾草陈皮汤 】  


材料:艾草 10 克,陈皮 6 克


制作方法:将艾草、陈皮共同加水煎煮,沸后继续煮5分钟,或用保温杯开水泡15~2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艾草能理气血、逐寒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汤两者配伍,可辨证用于呕吐、胃脘痛、气滞腹痛等。




  【 枸杞子艾草粥 】  


材料:枸杞子20克,鲜艾草10克,大米100克,盐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大米淘洗干净,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期间,将枸杞子洗净后,在温水中浸泡,泡软后捞出;将艾草洗净,切碎,备用。之后,将大米加水烧开,放入枸杞子、艾草,用文火煮粥,最后可加适量盐调味。


功效:散寒止痛,安神、镇静,可用于虚寒性腹痛、消化不良等。其中,枸杞子能补元气,增强免疫力;大米可健脾胃,与艾草共用可助消化。



小贴士

1. 药用艾草有小毒,故艾草食疗时,最好选用食用艾草为原料,并需要进行“焯水”,以便除掉艾草中的刺激性成分。


2. 艾草属温热性质,对于阴虚、热证体质的人不适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端午节,枸杞子,艾草,灼艾,健脾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