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尿蛋白是肾病患者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诊断肾病靠它,判断疗效也靠它。说诊断肾病靠它,比如尿蛋白3+且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并伴有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就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说判断疗效也靠它,比如治疗后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3.5g以下且血浆白蛋白也开始上升,就可认定为有效。因此,肾病患者都会经常作尿常规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对于出现大量蛋白尿的肾病患者来说,尿常规中尿蛋白“+”号最多就3+,而且往往“反应迟钝”。也就是说,经治疗后就算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从6.0g降至3.0g,检查尿常规之尿蛋白仍然会是3+。问题就在这里,即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0g时,尿蛋白都会是3+,有的时候,在尿液非常浓缩的情况下,就算24尿蛋白定量降至1.0g,检测尿常规之尿蛋白也可能是3+,可实际上,效果已经非常好了。 患者为青年女性,31岁,许女士(化名)病理诊断为IgA肾病(IgAN),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S),用药前许女士尿常规之尿蛋白3+,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5.24g,血浆白蛋白26.5g/L,肝肾功能均正常,其它指标无特殊。确诊后,我们制定以“糖皮质激素+来氟米特”为主的治疗方案, 同时配合沙坦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中医中药等治疗。4周后,许女士的尿常规之尿蛋白仍为3+,但是进一步化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已经降至3.19克,血浆白蛋白上升到30.4g/L。如若单从尿蛋白3+来看,似乎是无效的,但是该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已经从大量蛋白尿下降到中等量蛋白尿,而且该患者的血浆白蛋白也有所上升。因此,完全可以说,经治疗后,许女士的IgA肾病已经开始起效,而且“效果不错”,该治疗方案可以继续。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与微小病变及膜性肾病一样都属于原发性或特发性肾病综合征,也是非常常见的肾小球肾炎。作为免疫抑制剂的来氟米特,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嘧啶从头合成,进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达到抑制人体免疫作用,最终表现为降蛋白效果。相关医疗机构与临床研究显示,以来氟米特为主(主要药物通常还需要配合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的治疗方案可降低进展性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进而延缓其肾功能的恶化进程。 许女士也是IgA肾病,同样也给予以“激素+来氟米特”为主的治疗方案。通常情况下,治疗仅2周左右基本看不到疗效,该方案的开始起效时间需要4-6周或6-8周时间,要想达到完全缓解的最佳疗效,则需要更长时间,多需2-3个月或更长时间。在用药之后,如若一时间看不到疗效,患者也好,医生也好,都应该有耐心。而且,不能以尿常规中尿蛋白的“+”号来判断是不是有效果,而应该定期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刚开始每2周检查一次)及血浆白蛋白(刚开始每3-4周检查一次)等指标。也就是说,就算尿蛋白还是3+,并不代表就是无效的。就算在4-6周内还没有看到24小时尿蛋白有所下降,也不能说明该方案无效,或许只是用药时间不够。 该患者正是如此,经如上4周的治疗,许女士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从5.24g降至3.19g,血浆白蛋白从26.5g/L上升到30.4g/L,说明是有效的,只是还没有达到完全缓解或临床治愈标准(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0.3g并血浆白蛋白恢复到35g/L,即为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而已。虽然此时许女士的尿常规之尿蛋白仍是3+,笔者还是会说:“效果不错,原方案继续治疗”。
血浆白蛋白,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蛋白,疗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