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质量管理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医院”。
作者:高雅静
导读
日前,《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简称“长三角评论”)(2021年总第07期),首次亮相“2021长三角医院联盟高峰论坛暨中国智慧医院与医疗人工智能高峰论坛”。
近期,长三角健康将选摘《长三角评论》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刊发,展示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一体化的改革创新面貌,以资国内其他区域及省份镜鉴。
(原文刊载于2021年总第07期《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
国家绩效考核监测这根“指挥棒”,正引导着国内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竞逐。
2021年3月底,国家卫健委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二次绩效考核监测排名的榜单,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简称“市一医院”)跃居全国排名第12位,等级A++,位列全国前1%;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的26个国家监测指标中,市一医院14个指标获得满分。
这样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迹可循。作为全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市一医院在技术研发和现代医院管理领域不断深耕、厚积薄发。
在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市一医院曾缔造了多项国内和亚洲第一的技术创新:全国首例肝叶切除、全国首台人工心肺机研制组长单位、全国首例胰岛细胞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亚洲首例肾-成人胰岛细胞联合移植等等。现如今,对于技术研发和突破的执着已经镌刻进市一医院的文化基因。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领域,本着“质量、创新、共享”的管理理念,在时任院长王兴鹏的带领下,市一医院率先在国内提出构建“六梁六柱”全质量管理体系并付诸行动。
以全质量管理理念为引领,市一医院建立了基于临床提升与学科创新的质量技术系统;打造了聚焦人才分类与精准评估的现代医院人事管理体系“5P模式”;构筑了集智能驱动与精益为一体的物资供应系统;完善了基于制度建设与风险防范的经济内控系统;围绕医院核心目标创建了基于精准分类与杠杆调节的绩效激励系统;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践行医院文化,进行了服务流程的改造,实现改善患者体验的“十大工程”……
一系列独具匠心的管理举措有效实现了医院管理和服务内涵等的提升。“十三五”期间,医院圆满地完成了规划中提出的主要任务和各项指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的时期,面对复杂纷繁的内外环境变化,以院长郑兴东和党委书记冯运为首的领导班子,立足全局视野,提出服务于“健康上海”、“健康中国”的发展方针,以一张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为“基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知之愈明,行之愈坚。以绩效“国考”指挥棒为风向标,“十四五”期间,市一医院将以“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和员工高品质生活”的“三高”目标为指引,积极努力推进“六个转型”,即“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由以临床诊疗为重向以临床诊疗、临床研究并重转型”、“由单一实体医院向以5G为引领的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转型”、“由传统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向公共卫生安全前提下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以传统要素管理为主向以数据要素管理为主转型”、“以公立大医院为主的疾病诊疗模式向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疾病防治模式转型”。
未来五年,市一医院将以特色防控、特色医疗、特色学科、特色人才、特色特研、特色智慧医院、特色文化等12个“特色行动计划”为抓手,努力实现“卓越市一、安全市一、智慧市一、人文市一、美丽市一”新鹄的,擘画“建设全质量管理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医院”新蓝图。
(《长三角评论》由长三角医院联盟(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牵头组建,近150家联盟成员共同组成)主办。)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64年,史称“公济医院”,英文名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最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一院两址”,分设虹口和松江两部,同时全面接管嘉定江桥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