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20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药监局联合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跨区域监管办法(试行)》,明确沪苏浙皖药监局应当对各自承担的监督检查工作相互支持、配合,实现跨区域监管有效衔接。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器械注册人跨区域委托生产的监督管理,推进长江三角区域医疗器械跨区域监管,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规模
2020年达2812.2亿元,同比增长42%
据众成医械研究院测算[1],2020年长三角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营收规模达2812.2亿元,同比增长42%;以上市公司为例,36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620.6亿元,同比增长48.3%。
[1]生产企业总营收由已披露的上市企业总营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营收数据,以及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营收与全国规模以下企业平均营收,通过推断统计分析、目标最优化、回归预测等统计学方法测算得到。
二、行业企业
现有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国的近三成
(一)生产企业数量
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计7344家,同比增加34.7%,占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的28.1%。其中可生产Ⅰ类产品的企业3148家,可生产Ⅱ类产品的企业2083家,可生产Ⅲ类产品的企业221家,可生产Ⅰ、Ⅱ类产品的企业1266家,可生产Ⅰ、Ⅱ、Ⅲ类产品的企业292家,可生产Ⅰ、Ⅲ类产品的企业83家,可生产Ⅱ、Ⅲ类产品的企业251家。
(二)生产企业增长趋势
2018-2020年,长三角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保持稳步增长。
(三)生产企业区域分布
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江苏省以3295家稳居第一。
三、注册产品
品数稳步攀升,IVD试剂占比遥遥领先
(一)产品结构
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注册产品共计61179件,同比增长24.8%,占全国注册产品数量的33.7%。其中Ⅰ类产品35154件,同比增长36.4%;Ⅱ类产品22030件,同比增长13.4%;Ⅲ类产品3995件,同比增长4.2%。
1.增长趋势
2018-2020年,长三角医疗器械Ⅱ类、Ⅲ类产品年平均首次注册量17260件。
2.区域分布
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医疗器械注册产品中,江苏省以29901件排名第一,其次是浙江省14959件。
(二)细分领域
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医疗器械产品主要为体外诊断试剂17421件(28.5%),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12326件(20.1%),无源手术器械6098件(9.9%),骨科手术器械4921件(8.1%),口腔科器械2645件(4.3%),物理治疗器械2131件(3.5%),医用成像器械2105件(3.4%),临床检验器械1976件(3.2%),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1725件(2.8%)等。
总的来看,2018-2020年,在政策利好、技术赋能、市场扩容等多重催化下,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生产企业营收和数量稳步增长,产品注册数量不断攀升。在细分领域方面,体外诊断试剂成为长三角地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