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名师讲堂丨左云霞教授:小儿麻醉气道管理安全策略

2021-06-08   米勒之声


一般根据体重选择喉罩大小。如果患儿身高正常,但体重超重,需要根据标准体重选择,超高、超重则按身高计算生理年龄,再根据该生理年龄标准体重选择。



儿童,因其解剖、生理、药理等方方面面都与成人不同,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生理功能储备低下是造成他们麻醉手术风险高的主要原因。而氧气储备功能不足和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导致围术期严重并发症中以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为主。除早产儿和个别疾病肺发育不良或者肺受累外,多数患儿有正常的肺。因此,小儿麻醉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多与呼吸道相关。麻醉医师是气道控制的专家,而小儿气道的控制相对成人具有不同的挑战,需要麻醉医师高度重视。


外科手术是指外科医师借助于各种外科设备与器械进入人体组织,以外力方式排除病变、改变构造或植入外来物的处理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创伤,往往伴随损伤、疼痛、不适、应激、出血、感染等诸多问题。麻醉医师的工作就是最大程度降低外科手术带来的伤害,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消除手术记忆与痛苦,降低应激反应。麻醉只有消除患者对伤害性刺激的逃避反应才能达到上述目的。而此反应的消除,可不是“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的事情,麻醉与睡眠主要不同点请见下表。

麻醉不同于睡眠



生理睡眠

全身麻醉

能否唤醒

伤害逃避反应

正常

抑制

生理保护性反应

正常

几乎消失

体动反应

正常

消失

呼吸道通畅度

基本正常

严重影响

自主呼吸

正常

停止

循环功能

正常

抑制

内环境

正常

严重干扰


麻醉在消除外科操作伤害的同时,其本身也具有极大的风险。全身麻醉(GA)期间,由于全身麻醉药物对生理保护性反射的抑制和肌肉松弛药物对生理保护性反射的彻底打断,患者的气道失去了应有的保护机制,因此随时有发生误吸的风险,气道控制就成了麻醉管理的第一要务,通常通过置入人工气道来实现。


01

置入人工气道的目的


■气道保护
■呼吸道通畅
■氧气通道(机械通气、人工通气)
■经过气道药物治疗
■肺隔离

全麻期间气道管理方式主要有3种:气管插管;声门上气道(喉罩);③自然气道通气。三种气道管理方式各有优缺点,见下表。


气道管理

声门上气道

自然通气

气道保护

+++

++

+/0

伤害性刺激强度

+++

++

0

镇静深度

+++

++

+/0

全身镇痛药物

+++

++

+/0

生理干扰

+++

++

+/0

麻醉恢复

+

++

+++

气道相关损伤和后遗问题

+++

++

+/0

   三种气道管理方式的优缺点

气管插管伤害性刺激最大,必需提供深镇静、镇痛和肌松全身麻醉才能充分抑制伤害性刺激。声门上气道本身的伤害性刺激低于气管插管,同样需要镇静、镇痛,但是镇静、镇痛药物可以酌情减量。自然气道需要维持良好的自主呼吸,保留生理保护性反射,少用镇痛和镇痛药物。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麻醉方法决定气道管理方式,但由于小儿气道管理性命攸关,应该优先选择最安全的气道管理方法,再确定麻醉方法。


02

基于气道管理安全的麻醉方法决策


在患儿气道管理方法的选择中,要考虑整个围术期的安全,而不单单是麻醉过程的问题。因此,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气道管理方式。体健的患儿做极小手术可以选择自然气道,前提是局部麻醉和区域阻滞能满足手术需求,麻醉只需要镇静,保留生理性保护性反射。如果手术时间比较长,选择气管插管最为安全,且必需全身麻醉,联合区域麻醉手术镇痛。如果是短小手术,没必要选择气管插管,可以使用喉罩,无需使用大量的全身镇痛药,但区域麻醉效果必需完善。如果患儿反流误吸风险很高,则不能使用喉罩。因此一定要基于气道管理安全,选择麻醉方法,其目的在于最小伤害,最大获益,建立微创麻醉的理念。


气道管理方式

镇静

全身镇痛

肌肉松弛

麻醉方法

适宜手术

气管插管

意识消失

+++

+++

GA+/-RA

需要肌肉松弛的大手术

喉罩

意识消失

++

+/-

GA+RA

四肢体表短手术

自然通气

浅中度镇静

+

-

RA

超短手术


03

基于气道管理安全的微创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深镇静+全身镇痛+肌肉松弛----全身麻醉
声门上气道:镇静+全身镇痛+/-肌肉松弛-----全身麻醉+区域麻醉
自然气道:浅镇静+/-全身镇痛----镇静+完善的区域麻醉或者局部浸润麻醉
 

04

微创麻醉的理念


■以局部麻醉药物为基础的药物使用原则。

■全身麻醉联合用药原则和最低有效药物使用原则。

■大量开展各种外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

■超短小手术不必置入人工气道。

■能够使用喉罩就不选择气管插管。

■基本监测和恰当监测。

 

05

喉罩的应用及相关问题

 

理想的喉罩位置是刚好封住声门的开口,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的喉罩会歪着、斜着、甚至部分会厌尖端会进入喉腔内。因此喉罩使用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大小选择问题、安置问题、漏气问题、移位问题、通气问题(含喉痉挛)、反流误吸和术后咽痛等,偶尔也会遇到术后声带麻痹等罕见问题。




一般根据体重选择喉罩大小。如果患儿身高正常,但体重超重,需要根据标准体重选择,超高、超重则按身高计算生理年龄,再根据该生理年龄标准体重选择。

 

喉罩安置的方法:执笔法、食指引导法。当喉罩大小不恰当、喉罩安置方法不恰当、咽腔狭窄时,都有可能出现安置困难。此时,切记不要强行安置,必要时改成气管插管,或使用导管芯塑形。

 

喉罩漏气是十分麻烦的情况,会导致二氧化碳测定的不准确、吸入麻醉进入手术间造成污染、胃充气等。因此,喉罩安置好以后,必需检查喉罩是否漏气,确定密封压和漏气压。

 

喉罩移位的问题是喉罩应用最常见的问题,移位概率与喉罩类型和手术类型有关,术中应随时关注通气状况,如:PCV关注潮气量、VCV关注气道压力、PCV-VG关注气道压的趋势变化。

 

喉罩使用期间通气困难问题包括喉罩移位、喉痉挛、胸腹顺应性增加、反流误吸。遭遇喉罩通气困难,可按下方流程进行处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小儿麻醉,气道,安全,喉罩,麻醉,镇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