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为我们提供服务是非常辛苦的,我们不要浪费他们的任何一分钟。善待他们,是我们应有的良知。
1 目的
1) 让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避免扎堆排队增加感染风险;
2) 高效利用有限的医护资源,杜绝浪费,防止医护人员过劳损害健康;
3) 降低居民参加检测的时间成本,提升居民满意度。
2 具体组织操作流程
2.1 前期准备工作
2.1.1 资源统筹
1) 统计本区域需要参加核酸检测的居民总数。虽然是全员检测,但是有些人是刚参加完了单位或学校组织的检测,有些人或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并没有在此居住,所以如果按照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检测人数是有比较大的误差的。
2) 依据需参加检测居民的人数,及上级规定的任务完成时间,计算出本期检测所需要的医护人员数量。上报主管部门,申请资源。
如何在一个工作日内迅速统计出本区域需要参加核酸检测的居民总数?
1) 发动在居委会已注册登记的志愿者及党员,每人负责一栋楼宇的统计工作。如果人数不足,则招募非党员志愿者。理想状态是,每一栋楼有一名业主成为本栋楼的居委会信息联络员。
2) 联络员建一个仅有本栋楼业主与住户的微信群。房屋已出租的业主也要入群,把租户拉进来,租户离开则要求其离群。确保每一户都纳入管理,为以后的防疫防灾作准备。
3) 在一楼大堂贴出一份建群公告,附上本群二维码,让本栋楼的居民扫码入群。
4) 告知没有手机或者不会使用微信的老人致电物业管理处(或居委会指定的工作人员)备案,以便社区能够精确管理这部分无法通过微信送达通知的人群。
5) 建议发挥邻里互助精神,同一楼层(或上下临近楼层)的年轻邻居主动承担联系老人的工作,成为老人的信息帮扶者,尽量减少人工服务操作。共同居住在一栋楼宇内,顺手敲一下邻近老人的门,给他们送个通知也是举手之劳而已,没有什么负担。
6) 入群的居民必须显示自己的真实房号与姓氏,遵守群纪律。该群仅用于传达居委会的通知,政府公告,可以借用的情况为发送停电、停水、停气,物业检修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紧急通知。严禁发送任何无关信息,包括各种广告、家乡特产、团购、帮忙砍价、请求投票,推荐各种公众号、视频等。要闲聊分享友谊的,可以另外建群,不得在此群内闲聊。这样管理便可以避免这个群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被商家利用。只有无利可图时才不会有无关人员想冒充业主或住户入群。同时大家一旦看到这个群有信息,也必然不会忽视。
7) 所有这些楼栋的群主均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建立一个工作群。一旦收到居委会的检测核酸通知后,便马上发起报名接龙,尽快统计出参与本期核酸测试的人数,及时上报居委会。
2.1.2 公告检测规则
一旦确定检测时间与地点,则马上发布群通知,并在大堂贴出公告。在公告上明确如何按序进行检测,对居民进行宣教。
公告内容包括:
①具体的检测时间与地点;
②各楼栋的检测秩序(只提供排序,不提供具体时间);
③告知大家必须在家等候通知,不要擅自到现场排队;
④工作人员会用大喇叭在楼下呼喊大家下楼集合,统一到现场检测,也会发送群信息通知大家下楼;
⑤要在领队的带领下才能到现场检测,尽量不要到现场插队;
⑥公告特殊情况下可以到现场插队的规则。
2.1.3 测算从每一栋楼步行达到检测点的时间
安排人员提前测算出从每一栋楼出发,以正常速度步行至检测点所需的时间,做成一个Excel表格交给队列管控员,以便他计算出每一栋楼居民的合理出发时间。
2.1.4 制作引导牌
制作几个类似于运动员入场时使用的引导牌,要能够简便更换内容的。同时打印好每一栋楼的名称。
2.2 人员部署
分区分岗部署人力。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发挥社区居民的自治力量,尽量避免动大规模耗费其他单位的人力,爱惜社会生产力。
按照表格1的原则计算出所需人数,乘以2,则可半天换一批人,大家都不会太累。检测区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其余的岗位则完全可以安排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或普通的居民志愿者。
表格 1 人员部署
1) 队列管控员——核心人物,关键“芯片”。
这个岗位需要安排一名小学数学基础扎实的人员,他将依据现场人数,快速算出何时需要呼叫下一栋楼的住户集合,要掌控好呼叫的频率,确保现场等候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 呼叫员——安排一位中气充足的男士。
约10分钟喊一回,1-2小时就可能比较累了,建议定期与领队互换一下角色。当呼叫员收到来自队列管控员的指令后,便用大喇叭进行呼喊,通知这一栋楼的住户下来集合。标准用语是:请XX座的住户下来大堂集合,我们将于X点XX分出发,出门前请佩戴口罩,带上手机、身份证。
3) 领队
领队工作很轻松,若每一栋楼均有一人愿意充当本栋楼的领队,则无需专门安排领队了。在呼叫开始前,领队就要提前几分钟在大堂等候大家下楼了。开始呼喊大家下楼的时间会比预定出发时间提前10-15分钟。
领队在大家陆续下楼集合时,要重点检查老人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帮助那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弄出检测码,或者填表。只有准备好了才到现场,这样现场就无需安排指导老人填表的工作。
领队在出发前把集合到的人数报给队列管控员。如果是事先就已经有了报名人数,那就点名,看是否有遗漏人员。
若没有业主愿意当领队,那就让志愿者或物业管家来当,无论小区有多少栋楼,5个人巡回带领就足够了。一个领队只需要把一队的住户领到预备区,便可离开,接着去接下一批的人。
2.3 现场的布置
请参看图1,无论检测人数多少,均可分成4个区域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当前投入检测的医护数量,测算出每分钟可以完成的检测量,定出 5分钟检测区的人数。人数应随时依据每分钟的检测量而调整,确保人员在此停留时间在5分钟。
按照大约每分钟检测2人的速度计算,10人站一列,在设置的围栏杆上贴编号,按序从1-10号,每一个号牌之间留出1.5米的距离。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站在相对应的号牌旁边。有多少组医护就排出多少列。
图 1 现场分区管理
同理定出10分钟排队区。有了10分钟排队区的人员储备,检测区就不会出现空挡,可避免在检测期间出现空等的现象。
当领队把一栋楼的住户领到现场时,他们首先在预备区驻足,随即被安排进入10分钟等候区。这时,优先把老人安排在前面,其余的依次进入。进入前述这2个区的人员数是固定的,从预备区不断补充人员进入10分钟排队区。当预备区被清空时,下一队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即将到达现场。
插队区是留给一定要插队的人的。在按楼栋按序进行检测的安排下,必然会有一些住户因各种无法控制的原因而不能按序按时参加,要求提前或延后检测。对于这部分落单的人,我们的管理应该人性化一些,给他们留一个插队的机会。只要他们说清楚原因,经现场管理员同意,则安排进入插队区等候。每完成一栋楼的检测,就安排几个人插队(每一次插队的人数大约控制在1分钟可检测的人数内)。
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人来插队,影响是不大的,他们的等候时间也就15-20分钟左右。但是如果来插队的人多了,他们的等候时间必然就长了。如果服从安排,由领队带着来检测,最多的等候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如此安排则令人明白插队不如在家里呆着,等领队带着来检测更划算,没啥特别需要也就不想去插队了。那些来申请插队的人就应该是万不得已的了。这样就可以灵活照顾一些人的实际需求,但是又避免激励大家都来插队。
2.4 居民排队检测流程
如图2所示,当听到呼喊本栋楼下来集合,宣布几点几分出发时,大家才开始下楼。一些行动缓慢的人,也可以在听到呼叫旁边那一栋楼集合时,就自己早点下来等候。
如果是高层楼宇,住户人数较多,则可分成两队,分两轮集合,分别由两名领队负责。低层的一队先集合先出发,高层的下一批集合,然后按照指令时间出发。
呼叫员一定是在接收到队列管控员发来的指令后,才开始呼喊集合的,在没有接到指令前不呼喊。只有大家都服从安排,现场的待检测人数才能够完全掌控在队列管控员中。把时间控制好了,无论多少人参与检测,大家都无需久等。
图 2 居民的集合流程
在家等候安排,不到现场排队。当听到呼喊,或看到本群的通知时,就下楼集合,按照指定时间出发。领队就像导游一样,举着一个写着该楼栋名称的牌子,在前面带路,后面安排一名业主押尾(防止途中混入其他人),大家以家庭为单位,排队(两家相距1.5米距离)步行至预备区。
这种列队入场的仪式会让大家从心里尊重组织方的安排,而过路的人看到这支队伍的“番号”,便知道现在轮到哪一栋楼进行检测了,也就心中有数。
这样管理也是风险最低的。假设某一栋楼出现了一例阳性患者,对于这栋楼的人而言,虽是一起去检测,其风险也增加不了多少,因为大家平时就是在同一个大堂出入,使用同一部电梯或同一个楼道的。
如果没有精细化管理,放任大家挤在一起排队,一旦这其中有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排在其前后的人就容易中招了,那就会牵连到多栋楼宇了。分楼栋进行检测,哪一栋有问题可能只需要封闭那一栋楼就行了,也许可以让其他没有交往的邻居不受牵连。
当遇到极端天气,如突然狂风暴雨而无法出门时,只需要暂停集合就行了,大家的时间都往后顺延,绝对不会增加大家的现场等候时间。
物业管家则在群里滚动更新信息,让大家知道小区目前是哪一栋楼在检测。
当所有的住户都被纳入了管理中,人员数目清晰,且按序进行,自然也就知道检测工作可以在什么时候结束了。这样,就能够合理调度医护人员,合理安排他们的休息与撤离。
组织管理者与居民都应有这样的共识:不让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等候大家来检测,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为我们提供服务是非常辛苦的,我们不要浪费他们的任何一分钟。善待他们,是我们应有的良知。
组织管理越是严谨有序,居民就越是心里不慌。大家都不慌了,也就不会胡来,就越是愿意遵守纪律,组织管理工作就反而轻松了。控制好现场等候的人数,现场的管理工作自然就会轻松,所需要的人力一定是最少的。
2.5 在无物业管理的老城区如何组织
老城区的老旧小区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物业管理公司,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高龄老人数量多,许多楼宇还没有电梯,老人下楼耗费的时间长。这就使得我们的集合时间不好把控,也不容易预判居民从下楼到现场的时间。因此,在组织管理上要更加细心,要增加更多的工作人员数量。建议招募一些刚退休的热心居民,他们走动灵活,有些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水平还行,能够帮上一些忙。
要求居委会像有物业的小区一样精确统计检测人数会有一定的难度,那就按照人口普查的数据大概估算人数。如果是一片平房,则按照门牌号、按照居住人员数量进行分组。每一组安排2-3名领队。提前出通知,让大家知道所在门牌号是第几组的。呼喊集合时,就喊第几组(几号至几号的)居民请出来集合。
一栋低层楼宇就是一个独立组。当呼叫员开始呼叫大家下楼时,2-3名领队就在楼下等候,逐一检查居民是否准备完成。对准备工作已经达标的居民派发排队号,让他们自行前往检测点。没有拿到号而自行前往的算作插队,按照插队规则处理。
当大部分的居民已经出发后,依然要留1名领队等候,看是否还有行动缓慢的老人未能及时下到一楼。要预留号给这些老人,最后确认需要检测的人都已下来了,才能离开。同时报告队列管控员,其负责的这一组实际派出了多少个号。
一些老人家走得慢,等他们走到现场时,可能已经过了号了,那就让他们直接插入10分钟排队区。因为到现场的人都是拿到了号的,所以现场的等候人数不多,可控,大家的等候时间短,插入几个走得慢的老人家,正常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更不会对现场秩序造成什么影响。
就是对队列管控员的判断力要求更高一些,要把控好发出呼叫指令的频率。
此外,一定要提前踩点,每一组居民走到检测点的时间要预先测算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