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s低风险死亡率作为一项衡量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国考、评审都有它的身影
DRGs低风险死亡率作为一项衡量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被纳入三级医院评审(2020版)之中,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内容“医疗质量”三级指标之中,也有一项“低风险组死亡率”的考核指标,日常中DRG绩效考核对该项内容的考核占比也较大,可见该指标的重要性,今天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对“DRGs低风险组死亡率”进行释疑。
DRG指标的评价维度
DRG指标的评价维度涉及三个方面:能力、效率及安全。
低风险组死亡率的计算方式
采用低风险组死亡率评价医疗安全,利用各DRG病例的住院死亡率对不同DRG进行死亡风险分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DRGs覆盖病例死亡风险分布
死亡风险评分如下:
①死亡风险评分为“1”分,属于低风险组,表示该组 DRGs 的病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②死亡风险评分为“2”分,属于中低风险组,表示住院死亡率在低于负一倍标准差。
③死亡风险评分为“3”分,属于中高风险组,表示住院死亡率在平均水平与正一倍标准差之间。
④死亡风险评分为“4”分,属于高风险组,表示住院死亡率高于正的一倍标准差。死亡风险评分及其定义如下图所示:评分为0表示该DRG组没有死亡病例;评分为1表示住院死亡率在低于负1倍标准差。
死亡风险评分及其定义
分析:从客观来说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临床过程和疾病本身
低风险组病例提示很可能是“疾病本身”不至于导致死亡的病患,因此,此类病例的死亡与临床过程的失误密切相关。另外也有人为主观原因造成的低风险死亡率的统计错误。
病案首页数据对低风险死亡率的影响
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
第十条 主要诊断一般是患者住院的理由,原则上应选择本次住院对患者健康危害最大、消耗医疗资源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诊断。
第十一条 主要诊断选择的一般原则
(一)病因诊断能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则选择病因诊断作为主要诊断。
(二)以手术治疗为住院目的的,则选择与手术治疗相一致的疾病作为主要诊断。
(三)以疑似诊断入院,出院时仍未确诊,则选择临床高度怀疑、倾向性最大的疾病诊断作为主要诊断。(四)因某种症状、体征或检查结果异常入院,出院时诊断仍不明确,则以该症状、体征或异常的检查结果作为主要诊断。
(五)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危害程度的临床表现,且本次住院以某种临床表现为诊治目的,则选择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诊断。疾病的临终状态原则上不能作为主要诊断。
(六)本次住院仅针对某种疾病的并发症进行治疗时,则该并发症作为主要诊断。
数据质控流程
(1)团结协作
(2)分清权责
关于低风险组死亡率相关问题的解答
Q:首页填写和上传的信息都没问题,临床医生认为这类患者死亡风险很高,该病例分入低风险组死亡?
A:低风险组死亡病例是根据评价地区全部住院患者的信息,经过DRG分组后计算得到,部分临床认为死亡风险较高的病种、手术,在评价地区实际死亡率很低,若医院该类患者死亡,即低风险死亡病例。
Q:某医院通过省级DRG平台,查到6月前出院患者没有低风险死亡病例,当年9月再查的时候,5月有个病例变成低风险组死亡病例?(曾经查到一个患者是低风险死亡,为什么过几个月再查又不是低风险死亡?)
A:低风险死亡的DRG组,是根据评价地区各DRG组死亡率计算后划定的,随着病例数据增加,各DRG组的死亡率会发生变化,部分DRG组死亡风险级别也会相应变化,因此在年中查询省级DRG平台时,会发生上述情况。
Q:发现了低风险组死亡病例,该怎么做?
A:以低风险组死亡病历为线索,追踪医疗过程和病案管理的全流程
1.从医生填写病案首页到信息系统上报病案首页的全流程是否存在问题?
2.患者诊断、治疗、手术前评估与围术期管理等是否完善?
文章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 郭默宁老师课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