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胸腔像一个鸟笼子一样被肋骨、胸骨等骨性胸廓结构保护着,如何良好的暴露肿瘤血运,又安全切除肿瘤,是手术的一大难题。
文章转载自:肺结节诊治中心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心胸外科成功为一名9岁患儿切除胸腔巨大肿物。肿物与左下肺关系密切,呈侵犯关系,且血供与左下肺静脉共干,术中肿物与左下肺一并切除。肿物长17×10cm,重1.3kg,术后恢复顺利。
小缘缘今年9岁,体重18千克,三个月前出现胸痛、咳嗽,慢慢消瘦下来。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患者左胸巨大肿物,几乎“霸占”了整个胸腔。
家人马上陷入了混乱之中,四处的求医,各大医院在看过病人资料后给出的都是模棱两可的说辞:“可以手术,但难度和风险极大!”。最后,经人推荐,小缘缘家人慕名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叶新桥主任处寻求救治。
心胸外科叶新桥主任仔细研究了病人资料后指出:“患者左胸巨大肿瘤,几乎占据整个胸腔,左肺下叶因肿瘤压迫处于肺不张状态,增强CT可见肿瘤与左下肺静脉关系密切”。
如此巨大的肿瘤,手术极其困难复杂,在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说明手术风险及愈后,并取得患儿父母同意后,叶新桥主任决定与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外科聂强博士合作进行手术。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在手术室行左胸巨大肿物切除术。术中叶主任耐心分离粘连带,可见肿物与左下肺关系密切呈侵犯关系,且血供与左下肺静脉共干。
仔细解剖暴露左下肺静脉,肿物与左下肺一并切除,肿物长17×10cm,重1.3千克。术后病理示间叶来源恶性肿瘤,目前患儿恢复顺利,已康复出院。
据叶新桥主任介绍,人的胸腔像一个鸟笼子一样被肋骨、胸骨等骨性胸廓结构保护着,如何良好的暴露肿瘤血运,又安全切除肿瘤,是手术的一大难题。因此手术的切口入路选择及解剖步骤设计非常关键。
传统的后外侧切口能够良好的暴露肿瘤,但关键的血蒂部不能良好显示,手术风险增高;劈开胸骨,可以良好的暴露肺门,离断肿瘤供血血管,但取出肿瘤又不太可能。
最后,叶新桥主任另辟蹊径,决定采取前外侧切口,必要时离断相临肋骨或肋弓,这样,既能良好的暴露肿瘤的血管蒂,又能经过肋间隙相对较宽的前方取出肿瘤。
拓展阅读:恶性间叶源性肿瘤
恶性间叶源性肿瘤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间叶成分构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和各部位。此类肿瘤生长较快、界限不清、无包膜。
对于恶性间叶源性肿瘤,首推进行手术治疗。如恶性程度较高、伴有扩散转移或无手术条件者,可使用化疗控制病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