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在放射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扫描显示,对于HIV阳性的人,不知道患有心脏病的人,其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负担是没有病毒的人的三倍以上。
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院的Carl Chartrand-Lefebvre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这项研究强调了需要仔细监测艾滋病毒阳性者,CCTA是这一应用的一个良好方式,因为非钙化斑块与更高的全因死亡率风险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非钙化斑块作为一种解剖学基础参与了HIV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CT应被视为在HIV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临床、预后和机制研究中的无创影像学选择。52岁
无症状HIV患者的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其10年Framingham风险为5%。曲面重建(A、 B)CT显示右冠状动脉(箭头)有光滑的非钙化斑块,狭窄率为70%-80%;(C、 D)右冠状动脉斑块体积为130
mm3
(绿线)。
部分原因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患者的寿命更长,因此可能会经历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研究表明,他们比未感染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但其原因尚不清楚。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可能起作用。CCTA为监测HIV患者的心脏病风险提供了一种无创影像学选项。在他们的新研究中,Chartrand-Lefebvre和同事们探索了CCTA是否能测量HIV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负担,而无心脏病症状的患者与未感染者相比。根据斑块类型和HIV血清状态显示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体积。HIV感染者(PLWH)和健康志愿者的斑块总体积分别为257.9
mm3
- 390.7和198.1
mm3
- 405.6(P=.06)。调整心血管风险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未显示)。当按斑块类型分层时,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LWH中的非钙化斑块(P=0.008)和部分钙化斑块(P=0.01)的体积更大。调整心血管风险后,非钙化斑块体积(比值比,2.8;95%可信区间:1.05,7.40;P=0.04)在PLWH中保持较高水平(未显示)。每个红框的下限是第1个四分位数(第25个百分位数)的限值,红框的上限是第3个四分位数(第75个百分位数)的限值,中间粗线是中间值。
研究包括了从265名患者中收集的数据,他们在2012年至2019年间接受了CT冠状动脉钙评分检查;在研究队列中,181名HIV阳性,84名为未受感染志愿者。HIV阳性组155人接受CCTA,对照组78人接受了CCTA检查。研究发现,在心血管风险评分方面,两个参与者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患非钙化斑块的患病率是健康人的三倍多。该研究结果强调了监测HIV阳性人群心脏健康的重要性。目前,艾滋病毒无法治愈,将继续是全球卫生的一大挑战。HIV应作为冠心病和其他并发症的不可改变危险因素来治疗。为了预防和减缓与HIV相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HIV感染者必须积极地管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和非传统危险因素。文献原文:Boldeanu I, Sadouni M, Mansour S.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bclinical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ith CT among Individuals with HIV: Results from the Canadian HIV and Aging Cohort Study. Radiology. 2021 Apr 20:203297. doi: 10.1148/radiol.2021203297.仅供专业人士交流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
2021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