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后应该如何救治

2021
06/08

+
分享
评论
达医晓护
A-
A+

淹溺,为一种于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其含义是气道入口形成一道液气界面,它可阻止人进一步呼吸,在这一过程之后,无论患者存活或死亡都属于淹溺概念的范畴。


夏天到了,淹溺事故又进入高发季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372000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今天就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专家结合中国大陆临床特点制定淹溺急救专家共识。



一、什么是淹溺


淹溺,为一种于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其含义是气道入口形成一道液气界面,它可阻止人进一步呼吸,在这一过程之后,无论患者存活或死亡都属于淹溺概念的范畴。


二、淹溺的的病理生理


核心病理是缺氧。淹溺者起初会屏住呼吸,在这一过程中会反复吞水,随屏气的进行,淹溺者会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此时逆转缺氧可防止心搏骤停。所以通过有效的人工通气迅速纠正缺氧是淹溺现场急救的关键。无论是现场第一目击者还是专业人员,初始复苏时都应该首先从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开始。


三、现场急救


基于其病理机制,急救的基本生命支持应遵循A-B-C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早期除颤。


1、开放气道

上岸后将患者置于平卧位,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污水和泥沙,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如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松解领口和腰带,不应为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


2、人工通气

用5-10秒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每次吹起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起伏。


3、胸外按压

若淹溺者对初次通气无反应,则应立即将患者置于硬质平面上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深度5-6cm。通常由于水中按压深度不够而无效,故不建议在水中按压;不建议实施不做通气的单纯胸外按压;尽可能让体力充沛的人实施按压,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给予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转运途中不间断救护。


4、早期除颤

在CPR开始后尽快使用AED。如果患者在水中,使用AED时应将患者脱离水源。但当患者躺在雪中或冰上时仍可以常规使用AED。


四、预防淹溺事故发生


1.有关部门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淹溺预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安全标识或警告牌,救生员经过专业培训。


2.对所有人群进行淹溺预防的宣传教育。


3.过饱、空腹、酒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4.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


5.游泳前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以免发生呛咳时落入食管和气管。


6.远离激流和漩涡,不逞能,不嬉闹。


7.在游泳时如突感身体不适,如心慌、气短、眩晕等,应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8.如有可能,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9.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术。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科 党培 护师  撰写

急诊科 裴红红 主任医师  指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AED,淹溺者,平卧位,急诊科,救治,缺氧,游泳,事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