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爱情关系健康吗?
通过审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可以制止自己破坏关系的行为,不让情感关系变得更糟。
心理学家拉奎尔·皮尔在遇见她所爱之人前,一直深受“消极恋爱”困扰。
她早期的人生经历影响了她对于爱情的态度和行为。
在她的演讲中,她提到:“我总是认为,对方终究会离我而去,我下意识认为,我的所有恋爱关系都会无疾而终。”
在这种“等待末日”意识的驱使下,只要情侣关系之间发生一些小问题时,皮尔总会迅速、轻易地提出分手。
是否觉得她和自己很像?
皮尔遇到了许多和她一样拥有许多消极恋爱关系的人,因此,她下决心要研究这种行为模式背后的机制。
为了了解清楚背后的机制,她特意去拜访了澳大利亚的一位专门研究两性关系的学者。
皮尔咨询了这位学者有关于消极恋爱型患者的特征,接着她又对世界范围内600名自称有消极恋爱症状的人做了调查。
其主要目的是弄清楚“消极恋爱”的人的行为模式及背后的动机。
“实验参与者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她谈道,“他们有不同的性取向、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他们对于恋爱的态度却出奇地相似。”
这些对爱情持消极态度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许多想要终止关系的行为。
包括且不限于批评他人、表现出对他人防备、轻视的态度、将自己的内心与他人隔绝开。
尽管每个受访者的表现形式都各有不同,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为了保护自己从而才破坏情感关系。
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自我保护是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
但是真正导致他们表现出破坏性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
破坏的方式非常多样。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
皮尔对于这些对恋爱持消极态度的人给出了以下建议:
不要再开始一段你明知没有结果的爱情。
明知道Ta完全不适合自己,消极恋爱的人仍然会选择跟Ta在一起。
因此,不要再以自己的方式去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选择你认为适合自己的人,开始一段你觉得可以持久的爱情。
观察自己在恋爱中的行为
皮尔建议,消极恋爱的人应该尤为注意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行为。
问问自己:“我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吗?”,或者“当对方和我的距离过近,我是否会焦虑?”
思考一下:自己在面对对方时是否表现出具有攻击性、防备、轻慢、疏远的那面?
通常是以怎样的频率?
这样做是你所想要的吗?
尝试去留心自己当下的行为,或者回想自己过去所做出的行为。
弄明白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把恋爱关系当做是一种合作关系
我们应该努力去和他人合作,在一些时候需要展现出自己柔软的那面。
皮尔建议恋爱消极的人不妨问问自己:
“我和Ta是一个团队吗?”
“我有跟Ta说过我对于我们关系的想法吗?”
当然,这些问题不适合刚在一起的人。
但当你处在一段长期、固定的关系中时,讨论这些问题更像是你们两个人在共同努力,一起想办法试图完成一幅由你们二人创作的艺术品。
抱有这样的态度会让你对于两人的未来有更大的期待,而非认为你们的感情、关系都是不可控的、随时都可能以令人心碎的悲剧收场。
有许多消极恋爱的人提到,他们在恋爱时会认为这段感情迟早都会结束,因此会有很大的挫败感。
皮尔认为,这种观点很荒谬。
未来是不可知的,没有人能确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发生的。
因此这种观点就如同“用水晶球来预言未来会发生的事”那样可笑。
但是,和“与Ta一同完成一幅创作”的积极心态相比,这样的想法太消极了。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你克服不自觉的消极想法。
你不再去计较自己在恋爱中的得失,而是会努力思想自己可以付出什么东西。
对自己好一点
其实这种自我破坏关系的行为,从源头上来说是一种人类的本能,是可以理解的、符合人性的。
想要保护自己是我们的天性。
但是不该用错了方式。应该要自我审视自己的行为,及如何能更好地与Ta合作的方式。
当你开始理解自己在恋爱中的行为时,对方也许也能理解你。
这样你们就能共同打破这种由消极-破坏-消极-破坏所带来的恶性循环。
爱情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们能克服自己的本能冲动,不去做一个消极恋爱的人,我们所梦想的爱情可能会容易实现很多。
文章来源:TED
原标题:Why we sabotage romantic relationships —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作者:Daniella Balarezo
译者:Linda
校对:Luna
本文来自健康译栈,如若转载需注明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