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一针二针三针有啥不同?接种新冠疫苗后仍被感染,疫苗到底有没有效?专家解读…

2021
06/07

+
分享
评论
预防界.
A-
A+

首发病例患者感染的病毒是印度变异毒株!

  


 


本文专家:杨景,免疫学博士,疫苗科普作家(病毒性疫苗研发、疫苗临床研究方向)


 
近日  
广州新冠疫情骤起  
从5月20日起  
已经确诊了多名新冠感染者  

 
此次疫情与以往疫情最大的不同是  
首发病例患者  
感染的病毒  
是印度变异毒株!  

 

图片截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随着对新冠疫苗的认知度持续加深
 
民众的接种热情不断高涨  

#新冠疫苗接种#

更是登上好几次热搜


截至6月3日

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72348.6万剂次!


图片截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院长雷春亮介绍  
在这次的广州本土感染病例中  
发现有4名患者注射了第1针新冠疫苗  
还没来得及打第二针  
就被感染了  

 


 

针对这一情况

以及疫苗接种针次、

是否可以混打等问题


小编这就逐一为大家解答

 

一针、两针、三针疫苗有什么区别?

 

疫苗的正式分类以工艺和病原体/抗原类型为主定义,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艺平台包括灭活、腺病毒载体、重组蛋白(CHO细胞)以及mRNA核酸疫苗。



结合疫苗抗原的生产制备特点与疫苗临床研究结果,选定有效的免疫程序,这里的免疫程序便是针对适龄人群所制定的免疫针次与不同针次间时间间隔,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适宜的充足的保护性抗体。


换句话来说,新冠疫苗产品接种几针以及针次间隔都是有详实的临床研究数据基础的,具有较好的适龄人群普适性,能够达到最优免疫效果。


截至6月2日,国内获批应急接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由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康泰生物、北京科兴中维、康希诺以及智飞生物全力供应。其新冠疫苗生产工艺前四家企业均采用灭活工艺(两针次),康希诺供应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一针次),智飞生物生产重组亚单位疫苗(CHO细胞)(三针次)。


不同工艺的新冠病毒疫苗的优势

*截至2021年6月02日国内获批上市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作者供图


国内上市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为受种者提供我国确定的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保护效果,所以没有必要刻意选择。


新冠疫苗是否能够混打?


在目前没有临床数据支撑情况,不建议不同工艺路线或相同工艺路线不同厂家的新冠病毒疫苗混打。


针对全病毒灭活新冠疫苗,在供应出现断档情况下,可以采用混打的方式完成免疫,但仍建议使用同一款疫苗完成免疫。



针对新冠疫苗混打这一问题,后续积累更多的临床数据能够获得更好的解释和免疫策略指导。

 

另外,目前新冠疫苗免疫保护持久性(最长保护期)的临床数据仍然在不断累积中,可以明确的是新冠疫苗提供的保护期是≥6个月。

 

接种反应越强,免疫效果越好?

 

疫苗接种反应强不等同于免疫效果好。可以理解大家都希望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以获得最优的抗新冠病毒免疫效果,要强调的接种者应区分开来这一观点。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率低,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仍是以局部反应为主。

 

病毒不断变异,现在疫苗还有作用吗?

 

一方面,新冠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显示广谱的交叉中和效果,提示可以提供应对变异株的抵抗保护;另一方面,现有的疫苗生产技术平台可以很迅速的根据变异巨大的新冠病毒株,调整疫苗抗原以提供更优的免疫保护。



接种疫苗要注意什么?


  • 18至60岁人群,应接尽接;


  • 18岁以下人群暂不推荐接种;


  • 6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



  • 特殊人群:慢性病人群、育龄和哺乳期女性和免疫功能失调等人群需遵照医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是否会出现SARS-CoV2变异毒株

突破性感染?

 

当前,对SARS-CoV2突破性感染的定义并不清晰,有研究者提出应将新冠疫苗受试者(弱免疫反应与正常免疫反应)接种后,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同时检出SARS-CoV2感染的人群界定为发生变异株突破性感染。而这一情况鲜有报道。


也就是说,从当前有关新冠的临床数据,积极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出现SARS-CoV2突破性感染的风险是极低的。结合公开的新冠疫苗显著预防重症感染临床结果来看,同样也是可以支撑这一观点。


总得来说呢,大家应该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新冠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过分担忧。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物理防护(口罩)仍不可少哦!


来源:科普中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新冠疫苗,三针,感染,科普,免疫,临床,数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