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打针!吸入式新冠疫苗要来了!

2021
06/07

+
分享
评论
医诺维
A-
A+

这款新冠疫苗采用雾化给药方式,所需剂量仅为注射式腺病毒载体疫苗的1/5,可以形成黏膜免疫,有望降低疫苗接种的成本,提高疫苗的可及性。



在6月3日下午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在演讲中透露,她带领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研发出了吸入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紧急使用授权。


消息一出,便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这款新冠疫苗采用雾化给药方式,所需剂量仅为注射式腺病毒载体疫苗的1/5,可以形成黏膜免疫,有望降低疫苗接种的成本,提高疫苗的可及性。


“我有一个‘革命理想’,那就是做出非注射、非冷链的‘双非疫苗’。陈薇院士告诉听众。如今,接种更方便、成本更低的非注射疫苗已经诞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批上市。


“现在疫苗都是通过注射,但其实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接种的,比如雾化吸入,我们去年8月份最早发表了非注射疫苗的研究结果。去年9月29日在武汉开展临床实验,是吸的。


据介绍,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与今年2月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注射式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毒种、细胞库、原液生产工艺、制剂生产工艺、制剂配方等均相同,仅在使用时不同,前者采用雾化吸入免疫专用设备进行接种,让雾化的疫苗微小颗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此外,雾化吸入式疫苗不用一瓶一瓶装,疫苗瓶子的瓶颈问题也可以解决。



谈及新冠病毒变异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陈薇表示,目前全球有5种主要变异毒株——英国变异株、南非变异株、巴西变异株、美国变异株和印度变异株。很多媒体近日报道的“双突变”印度变异株,其实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可能不是很大,因为其突变位点在美国、英国、巴西的变异株中也有。陈薇团队最为关注的是南非变异株,正在开展针对这种变异病毒的疫苗研究。


我国的疫苗研发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科技自信。”陈薇说。以她领衔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例,在科技部立项支持下,军事科学院团队建立了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好比火箭发射平台,有了它,就能不断‘发射’针对各种病毒的疫苗。”


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发后,陈薇团队在获得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后仅仅4个月,就利用这个平台开发出埃博拉疫苗,将其推向临床试验。2017年,这款疫苗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疫苗,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用来做疫苗的腺病毒载体颗粒是对人体不致病的病毒。所谓腺病毒载体,好比把腺病毒作为卡车,来装其他病毒的一些部件,即抗原。把重组后的腺病毒注射入人体,可以产生针对这些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


新冠病毒的哪个部件适合装入腺病毒“卡车”?刺突糖蛋白(也叫S蛋白)是首选。因为包裹新冠病毒粒子的脂肪膜表面有S蛋白,病毒进入人体后,就是通过这个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从而入侵人体细胞。把载有S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免疫系统能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产生抗病毒免疫反应。今后,如果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有记忆的免疫系统会立即识别出来,产生能与这个病毒抗原蛋白结合的抗体,从而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资料显示,所谓雾化吸入免疫,即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 激发黏膜免疫,而这种免疫是通过肌肉注射所不能带来的。 通常,通过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只能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此外,使用雾化吸入方式免疫是 无痛的 ,且拥有更高的可及性。

来源:上观新闻、科技日报、第一财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新冠疫苗,打针,雾化,人体,蛋白,免疫,细胞,注射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