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血压过高没能打上新冠疫苗,原来是患者做这件事,使血压波动

2021
06/04

+
分享
评论
罗医生健康说
A-
A+

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 mmHg 以下,可耐受的患者建议可以降到130/80 mmHg 以下

在进入5月开始就有很多人开始连夜排队打疫苗了,今天有个50多岁的男患者急急忙忙地跑到诊室,询问关于高血压治疗问题。

因为他为了想要打疫苗已经排了一天的队,好不容易排到他时测量血压却发现血压高达170/130mmHg,当时接诊的护士交代说血压太高,最好是将血压降下来再来打,因此这位患者没能打上疫苗,所以才到诊室来询问。

其实这位患者一直就有高血压病史,因为平时喜欢饮酒,所以害怕喝酒和吃药会有冲突,最后却选择了放弃吃药,因为他说:血压高我吃了一段时间血压已经降下来了,所以不想吃那么多药,吃药多对身体有伤害。

护士无奈地问一句:那你喝酒对身体没有害吗?

患者:喝酒有害我也知道啊,但是我喝酒是已经成了习惯了,如果不喝个两三杯走路都不稳。

也是无言以对了,也许这些就是我们国家高血压防治的“绊脚石”吧。

目前我们中国有将近2.45亿左右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已经成为了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是对心脏和血管造成危害。

当然在高血压早期,这些器官都不会有很明显的病例改变。但是如果血压处于长期升高的状态时,就会引起心脏的左心室肥大、也会导致全身小动脉发生病变,甚至严重的危害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如心、脑、肾等。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发生高血压时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大多数发现都是在测量血压或者是心、脑、肾等出现了并发症才会被发现。

怎样才知道自己是高血压?

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自己是否得高血压要如何判断呢?其实人的血压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血压都会有相应的波动。

所以很多患者即使是测量到血压升高也并不代表就是高血压,

在2020年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了全球范围内适用的《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新《指南》建议隔1-4周进行2-3次诊室测量来作为诊断高血压,而且要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导致的血压临时升高。

目前,我国将高血压标准值定为未使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4小时动态血压:

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

白天平均血压≥135/85mmHg

夜间平均血压≥120/70mmHg

高血压患者常见症状

由于高血压在临床上并没有很典型和特异性的症状,因此很难判断自己是否患上高血压,但是如果早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恶心、夜尿增多、软困无力、发作性的瘫软时要提高警惕,并及时监测血压。

而高血压晚期的患者就会伴有心、脑、肾、眼底以及大血管的损害。

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

1、高钠饮食:

很多人认为食盐是引发高血压的罪魁祸首,其实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就是食盐中的钠离子,中国人的饮食口味相对要重,平均每天的盐摄入过多,而钾离子摄入过少就会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推荐日平均食盐量在6克。

2、过量饮酒:

在饮酒方面健康建议是不喝,但是有很多关于少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的言论,是不恰当的。有相关研究表明,减少酒精摄入量是对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好处的。

甚至可以降低心脑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

3、长期的精神紧张:

有研究证实,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比正常人高1~2倍。

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激活,所以会导致血压升高。

4、肥胖:

超重、肥胖的人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的 1.28 倍,随着内脏脂肪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除此之外内脏型的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因此也是会导致糖、脂肪代谢异常。

5、家族史

6、慢性肾脏疾病

高血压治疗办法

对于治疗高血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控制血压平稳、降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致死风险。

高血压治疗除了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调整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1、三低饮食结构:

低盐、低油、低糖饮食

限制钠盐摄入过度,在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适当补充钾离子。

减少高油和高糖的食物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鱼肉等食物。

2、戒烟、戒酒。

3、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于紧张。

4、保持良好的体重指数<24,避免向心性肥胖,男性腰围要控制在<90cm,女性腰围<85cm。

总结:

血压的控制水平

• 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 mmHg 以下,可耐受的患者建议可以降到130/80 mmHg 以下;

• 如果是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要将血压降至到130/80 mmHg 以下;

•年龄较大的患者如80 岁以上的患者降压


本文由【罗医生健康说】原创,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会员、健康科普作家,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或者私信与我交流,非常感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新冠疫苗,血压,波动,饮食,饮酒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