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阿曼1 方凤奇1 李 佳1
刘 莹2 夏云龙2 刘基巍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各种肿瘤患者中,肺癌患者出现VTE的风险更高,尤其是肺癌围手术期、晚期及治疗时(如放化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由于缺乏标准化病例登记系统,国内仍缺乏大样本的VTE流行病学和诊治情况的真实世界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情况,旨在为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769例,筛选新发VTE患者, 收集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分析肺癌合并VTE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发生时机及影响因素等。 (1) 基线资料
共纳入5,769例肺癌患者,其中VTE患者76例,VTE发生率为1.3%。76例患者中,28例(36.8%)为深静脉血栓,25例(32.9%)为肺栓塞,23例(30.3%)为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
肺癌术后: 76例肺癌合并VTE患者中,接受肺癌根治术28例,术后30d内VTE发生率为 28.6%(8/28),术后30~60d发生率为3.6%(1/28),术后60d内累计发生率为32.1%(9/28);术后60~90d发生率为10.7%(3/28),术后90d 内累计发生率为42.9%(12/28)。这表明近一半肺癌术后VTE出现在术后90d内,其中术后30d内风险最高。晚期复发转移后: 晚期复发转移肺癌患者共40例,其中确诊复发转移肺癌后3个月内VTE发生率为42.5%(17/40),3-6个月发生率为5.0%(2/40),6个月内累计发生率为47.5%(19/40);6-9个月发生率为7.5%(3/40),9个月内累计发生率为55.5%(22/40)。结果提示一半以上晚期复发转移肺癌患者VTE出现在确诊9个月内,尤其是确诊后3个月内。(3) VTE的治疗情况
76例VTE患者中,70例(92.1%)接受了抗凝治疗。其中,仅使用低分子肝素5例(6.6%),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2例(2.6%),低分子肝素序贯利伐沙班治疗63例(82.9%)。接受取栓手术或滤器治疗5例(6.6%)。(4)VTE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肺癌合并VTE患者中,71例(93.4%)经过治疗后好转,5例(6.6%)因VTE死亡。结果显示:吸烟者、诊断肺癌时ECOG评分3-4分患者发生VTE后的死亡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2)。性别、年龄、手术史、基础疾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 驱动基因状态、确诊肺癌时Khorana评分、VTE类型、D-二聚体水平、是否抗肿瘤期间出现VTE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VTE的发病率逐年上升。VTE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发生风险不同,其中肺癌、胃癌、胰腺癌、妇科肿瘤等均属于VTE高风险瘤种。
大样本研究显示,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的VTE发生风险是早中期的4倍,
本研究中IV期患者中52.6%发生VTE,高于其他分期。本研究发生VTE的患者中肥胖者较少,可能与中晚期肿瘤患者居多有关。与以往研究一致,肺腺癌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更高,本研究中VTE患者76.3%为腺癌。
有研究报道,肺癌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VTE;本研究围手术肺癌患者术后30d内VTE的发生率最高。另有研究发现,肺癌确诊后6个月内是VTE发生的高危时间段,其发生率是6个月后的3倍。本研究显示,42.9%(12/28)肺癌术后VTE出现在术后90d内,尤以术后30d内风险最高;55.0%(22/40)晚期复发转移肺癌患者VTE出现在确诊复发转移肺癌9个月内,尤其是确诊后3个月内。
目前关于VTE转归的影响因素尚无确切结论。有研究显示,Khorana评分高与抗凝治疗不良转归有关;本研究中ECOG评分对VTE的转归也有影响,但鉴于研究样本量较少,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VTE是肺癌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治疗的中断甚至影响患者生存期,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异质性较强,因此加强VTE的筛查、评估和预防很重要。
参考文献(略);相比期刊发表有缩减
引用本文:王阿曼,方凤奇,李佳 ,等.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21,28(2):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