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虽小,威力不小!夏季谨防隐翅虫皮炎

2021
06/03

+
分享
评论
西京皮肤张海龙
A-
A+

注意周围环境卫生,夜间关好纱窗和蚊帐;当虫子落到皮肤时,应小心吹赶,不要用手拍打或压碎。

金小姐焦急地来到了皮肤科门诊,抱怨自己颈部患上了“带状疱疹”,疼痛难忍,药店自行购买抗病毒药物,服用几天,效果不佳。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初步诊断为隐翅虫皮炎。

本文就夏季如何防治隐翅虫皮炎与大家一起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概述


隐翅虫在国内广泛分布,与人群关系密切。隐翅虫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其可引起人的隐翅虫皮炎。其致病机制主要依靠毒隐翅虫体液中的毒素与人体皮肤接触,从而引起皮肤的急性红斑疱疹性损害。

2


临床表现

皮损累及部位多为头面部、颈部、四肢、躯干等暴露部位。皮损处可出现疼痛、灼痒、片状水肿性红斑或小脓疱,层条索状、为斑片状、点状或混合状,可继发糜烂、结痂及表皮坏死。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头昏、头痛,淋巴结肿大、触痛,影响睡眠,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可依据毒隐翅虫接触史、典型皮损、自觉症状诊断,需与虫咬皮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急性湿疹等鉴别诊断。

1、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以前也称丘疹性荨麻疹、单纯性痒疹,是由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常由蚊、白蛉、蠓、蚋、臭虫、蚤、虱、螨虫及其他昆虫。

典型皮损多为发于躯干、四肢伸侧的群集或散在的略带纺锤形的风团样丘疹,绿豆至花生米大小,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泡,新旧皮损常同时存在,剧烈瘙痒可影响睡眠,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严重患者可影响日常起居生活。一般病程约1-2周,皮疹消退后可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2、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出现在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它的主要临床特点可以总结为:单侧分布,带状红斑,集簇水泡,剧烈疼痛。

3、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Virus Hominis,HSV)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单纯疱疹病毒分两型:HSV-I型和HSV-II型。HSV-I大多数发生于面部,大部分人感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机体可产生相应的中和抗体,有临床表现的占10%左右;HSV-II常发生于青春期以后,损害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可通过性交传染。

临床上两型都以皮肤、粘膜发生局限性群集性水疱为特征。本病有自限性,但有显著的复发倾向,感染后病毒潜伏在机体内,在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反复发作。患者常常由于反反复复的发作而倍感苦恼。

4、急性湿疹

湿疹的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复杂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当有继发感染时,炎症更加显著,并出现小脓疱,渗液呈脓性。

它的主要临床特点可以总结为:对称性,多形性,慢性,复发性。

4


如何防治?

隐翅虫皮炎处理原则:镇痛、消炎、止痒,防治及继发感染。


处理方式:接触毒隐翅虫后及时用肥皂水冲洗,中和毒素,减轻对皮肤的损害。可以外用皮质类固醇乳膏,如卤米松,艾洛松等。有红肿、糜烂明显,可用1%~2%硼酸溶液、康复新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可配合外用抗菌素软膏,如百多帮等积极抗炎治疗。

预防措施:注意周围环境卫生,夜间关好纱窗和蚊帐;当虫子落到皮肤时,应小心吹赶,不要用手拍打或压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隐翅虫皮炎,虫咬皮炎,带状疱疹,急性湿疹,小虫,红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