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可接受100%的心排血量。
提问者
1.人在静息时接受最多的心排血量的器官是__________。
解析
肺
解析:在没有心内分流的情况下,肺可接受100%的心排血量,因为右心室全部的心排血量流经肺血管系统。其他器官流经的心排血量见下表。
器官 | 心排血量 |
骨骼肌 | 15-20% |
肾脏 | 20% |
心脏 | 4-5% |
脑 | 15% |
皮肤 | 4-5% |
肝脏 | 6% |
胃肠道系统、脾 | 20% |
提问者
7.一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不久出现了支气管痉挛,该患者中大气道直径降低50%将引起气道阻力增加__________倍。
解析
32倍 解析:肺内的气流取决于几个因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有2种不同的气流模式。层流是一种有序的模式,所有的分子沿着管道分层直线移动。层流时的流速在中心最快,外周最慢(见图4)。肺系统中,层流主要发生在小气道(<1mm)。湍流是一种杂乱无章的运动形式,腔内往往存在漩涡,主要存在于大、中气道、分叉处、阻塞处以及管腔突然变窄处。这些涡流妨碍了前向的分子流动,增加了达到给定流速所需要的能量输入。
图4管内的层流和湍流 层流时,阻力通过下列公式计算:阻力=(8×长度×黏度)/(π×)。由于阻力与管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换句话说,半径减少一半,层流中阻力增加16倍。很显然,管道半径是上述公式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相比而言,湍流中的阻力取决于气流速度,随着流速的增加,阻力成比例增加。此外,湍流中的阻力与管道半径的5次方(32倍)成反比,公式如下:压力梯度≈×(密度/半).因此,湍流时阻力强烈依赖于气道半径。
提问
8. 70kg体重的健康成年人混合静脉血氧含量是__________ml/L。
解析
150 ml/L
解析:心排血量与氧耗之间的关系由Fick公式来描述,具体如下:V=CO×(Ca-Cv)
V是氧耗量,CO是心排血量,Ca是动脉血氧含量,Cv是混合静脉血氧含量。使用上述数据代入Fick公式得到:
4ml/(kg.min) ×70kg=5.6L/min×(200ml/L - Cv)
280 ml/min/5.6L/min=200 ml/L - Cv
50 + Cv=200 ml/L
Cv=150 ml/L
提问者
9.补呼气量(ERV)+潮气量(VT)+补吸气量(IRV),其总和等于下列__________。
解析
肺活量
解析:可以认为肺是由4个“静态”肺容量所组成,这些静态肺容积不能进一步被划分(图5)。潮气量(VT)是正常情况下平静呼吸时肺的容量。补呼气量(ERV)是人体深呼气时,在平静呼气基础上进一步从肺内排出的气体量。尽力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体量称为残气量(RV)。补吸气量(IRV)是指在平静吸气末尽力吸气所能吸进的最大气体量。 2个或2个以上静态肺容积相互组合可以形成肺容量。例如,功能残气量(FRC)是由RV和ERV所组合形成。肺活量(VC)是由ERV加上VT加上IRV组合成。肺总量(TLC)是由4个静态容积组合而成。
图5呼吸描记图
提问者
10.假设正常体温下,大脑可承受4min的缺血,那么在27℃情况下,大脑可承受__________min的缺血。
解析
9min 解析:低体温可降低大脑的代谢和功能活性,体温每降低1℃,脑氧代谢率下降大约7%。然而,在临床体温的范围内,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关系。两者的关系可用一个体温系数(Q10)表示,即体温每降低10℃的脑代谢降低值。体温在27-37℃时,Q10大约等于2.3。换言之,当患者体温降低至27℃时,脑氧代谢率(CMR)是57%。在上述题目中,正常体温下(37℃)人脑可承受4min的缺血时间,当体温降至27℃,人脑可承受的缺血时间即为(4×2.3=9.2)min。 当人体体温低于27℃时,Q10为4.5。此时,神经元功能逐渐迟钝,临床上表现为等电脑电(体温在18-21℃时),根据线形关系模型,此时的大脑可能忍受更长时间的缺血。轻度的低体温可减轻脑缺血对脑细胞造成的损伤。可能的机制包括减少钙内流,减少谷氨酸的释放,保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防止脂质过氧化。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避免体温过高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此类患者,体温过高会导致CMR增加,进一步加重缺血性脑损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