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游离D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文献来源:李凡,徐宾,向慧,等.循环游离DNA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1.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59.[Epub ahead of print].[www.chinagp.net]
前列腺癌属于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居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死亡率首位,每年新发病例数近130万,死亡人数35万。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最新报告显示,前列腺癌在我国男性全部恶性肿瘤中占3.53%,发病率排在第六位,死亡率排在第十位。据报道,前列腺癌发病率与预期寿命呈正比,且我国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目前临床诊断前列腺癌主要基于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直肠指检等,PSA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标志物,但特异性差,容易受炎性刺激等影响。而且,对于PSA<4 μg/L的患者,PSA诊断灵敏度下降。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意义重大。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关于前列腺癌的分子标志物不断地被发现,如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游离DNA(cfDNA)及外泌体等。cfDNA是游离于细胞外的DNA,可在血液、尿液等分离检测得到,现称为“液体活检”,相比于前列腺穿刺活检,cfDNA获取便捷且无创。有研究表明,cfDNA主要由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产生,同时也存在于健康人群中,但其量极少,而恶性肿瘤的cfDNA含量却明显增加。以上均提示cfD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cfDNA与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且国内外相关Meta分析报道较少,因此为进一步明确cfD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这项Meta分析,全面评价cfD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以便为cfDNA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r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第一作者的姓名、发表年份、国家、样本量、检测方法及研究数据参数(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真阴性)等信息,检索年限自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有无阈值效应,并通过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判断SROC图形是否呈“肩臂状”,运用Corchran-Q检验、I2检验分析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大小选择合适模型进行合并。通过Meta分析评估cfDNA的诊断效能,绘制Fagan图评估cfDNA的诊断能力
2.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1 936例前列腺癌患者和838例非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cfDNA诊断前列腺癌的合并灵敏度(Sen合并)为0.49〔95%CI(0.47,0.51)〕,合并特异度(Spe合并)为0.91〔95%CI(0.89,0.92)〕,合并阳性似然比(PLR合并)为6.04〔95%CI(4.39,9.31)〕,合并阴性似然比(NLR合并)为0.52〔95%CI(0.45,0.60)〕,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合并)为18.19〔95%CI(12.33,26.85)〕。相应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 2。亚组分析显示cfD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的AUC值在各个亚组中并无明显改变(P>0.05)。Fagan图显示,设定验前概率为20%,然后辅以检测cfDNA,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为88%。
3.结论
cfDNA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价值,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但仍有待于大量的证据进一步验证。
4.优势及不足
本研究优势:(1)纳入研究均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评分总体较高;(2)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分析结果较稳定、可靠;(3)绘制Fagan图显示cfDNA良好临床应用价值。然而,由于Meta分析自身的局限性,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1)未能获取未发表文献,可能会造成发表偏倚;(2)存在阈值效应,各研究间诊断阈值的不同,可能对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影响;(3)纳入研究只纳入中英文文献,对于其他日语、德语等文献资料未包括在内,影响资料的全面性;(4)由于cfDNA测定临界值尚未标准化,且受样本来源、采集时间和检测仪器的不同等影响,可能会对最终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cfDNA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价值,在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数据和统一标准的检测方法、临界值来验证。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cfDNA这一新生临床肿瘤标志物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编辑:杨允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