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项目或“帽子”,目前大多数科研人都过不上“体面的生活”
据我了解,目前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或多或少要与项目或人才计划挂钩,基本保障的比例非常低,如果没有任何项目或者取得人才“帽子”,不足以让科技工作者过上“体面的生活”。很多地方,项目还与职称晋升直接挂钩。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普遍要购买住房、养育子女、奉养老人,生活压力非常大。而即便取得了项目和人才“帽子”的科技工作者也生活在不确定中——毕竟项目是有期限的,薪酬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要想维持一定的收入水平,就必须不断地申请项目、获取更多项目或“帽子”。
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必然将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竞争”这种形式中去。当然,稳定保障不是大锅饭,更不能大包大揽。科研本身就是一个强竞争领域,需要绝对的专注和投入。当一个人选择科学研究作为毕生职业后,面对竞争就是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我认为应该改革科技工作者收入的构成,对基本保障和绩效比例进行调整,让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能过上稳定的、体面的生活。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应该考虑提高稳定收入的比例,让他们能够安心进行科学探索,做更具有原创性、引领性,也更有可能失败的科研。这也是给科技工作者松绑、让科技工作者焕发出最大的创新活力的应有之义。
因此,稳定合理的职称晋升以及薪酬增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稳定生活基本盘之后,才能让更多科研人员安心追求荣誉与社会价值。
不稳,则心不静;心不静,则气浮——政策举措只有让科研人员过上体面的生活,才能让大多数科研人员不为各种窘迫所困,不为五斗米折腰,不热衷忽悠项目,不为形形色色的外部诱惑所动。松开心中的“绑”,才能真正做到心无旁骛,放飞想象力,激发最大的创造力。
周忠和院士说出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心声!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仅用于学术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