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术打假人”Elisabeth Bik被告了!

2021
06/01

+
分享
评论
临床科研与meta分析
A-
A+

从骂战到起诉。



著名职业学术打假人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和知名同行评议平台 PubPeer 最近遇到了点麻烦。


根据英国《卫报》消息,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的传染病医生迪迪埃·拉乌尔(Didier Raoult)和同事已在法国向检方提起诉讼,指控伊丽莎白在 PubPeer 上对他论文的披露构成骚扰,还称伊丽莎白以开放众筹的名义,进行敲诈勒索。参与 PubPeer 运营的法国神经科学家鲍里斯·巴伯尔(Boris Barbour)也被波及,与伊丽莎白一起受到了法律诉讼的威胁。


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荷兰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因多次揭露中国科研人员涉嫌“学术不端和造假”,而在国内声名鹊起。在全球范围内,举报过不少高级别专家。

 

2014年5月,伊丽莎白创建Microbiome Digest,汇编科学论文。经常在Twitter或博客上讨论不适当的复制或篡改图片和剽窃文本,以及其他生物医学出版物中的科学不端行为。

 

2016年起,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辞掉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

 

她在世界多家科研机构担任顾问,负责分析数据,鉴别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在全球范围内,伊丽莎白·毕克举报过不少高级别专家。例如,比利时鲁汶干细胞研究所所长Catharine Verfaillie、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病理学研究所所长Adriano Aguzzi以及荷兰前研究部长、现为癌症疫苗企业家的Ronald Plasterk等。

 

2019年11月14日,因公开质疑以曹雪涛为通讯作者的多篇论文可能出现了图像造假问题,而在中国一炮成名。

 

迪迪埃·拉乌尔结怨


伊丽莎白与迪迪埃·拉乌尔的结怨,开始于迪迪埃·拉乌尔的一篇有关于羟氯喹的问题论文。

 

2020 年疫情期间,迪迪埃·拉乌尔作为通讯作者与同事Chabriere等人在国际抗微生物化学治疗学会(ISAC)主办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上发表论文,指出羟氯喹和阿奇霉素可以用于治疗 COVID-19,而此前,羟氯喹一直作为抗疟疾药物在临床中被使用。

 


该研究结论受到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和大力推广,导致该药一度脱销,并将这名法国医生推上了万人瞩目的前台。



但,这项研究发表后不久,伊丽莎白发表博客文章对该论文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指出研究人员未能控制干扰因素,且研究设置缺乏随机性等诸多问题。

 

伊丽莎白指出,两组对照的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等因素都无法做到大体相当,这些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

 

此外,还有 6 名被试者在研究开始时被编入了治疗组,但是试验结束时没有被计入结果,他们的数据消失了。伊丽莎白并不是唯一提出质疑的人,她在这篇质疑博文中列出了至少 7 条来自其他学者和专业媒体的质疑意见。此后,多项严谨而有力的研究表明,羟氯喹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病、住院或死亡情况几乎没有影响。

 

2020年4月,ISAC 发布声明,指出拉乌尔的论文“未达到学会预期标准”,数据可能存在问题。7 月,法国传染病协会投诉拉乌尔,称其在大流行期间推荐羟氯喹有悖职业道德,因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对新冠肺炎有效。此后,多项严谨而有力的研究表明,羟氯喹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病、住院或死亡情况几乎没有影响。

 

科研猫特意检索了迪迪埃·拉乌尔的这篇文章,发现并没有被撤稿,也没有打上所谓的造假标签,而题目直接说明了这是一项开放标签、非随机的试验。

 


此事之后,伊丽莎白对比了迪迪埃·拉乌尔和他同事Chabriere之前的论文图片,发现迪迪埃·拉乌尔有62篇、Chabriere有14篇论文可能存在问题,并把分析结果发在了PubPeer上。

 

此外,伊丽莎白还发现:两位论文作者过去的问题真不少。比如,迪迪埃·拉乌尔之前有过学术不端的行为。2006年,他在一篇论文中修改了4个实验数据,而被美国微生物学会(ASM)旗下期刊封杀一年。

 

两人自此结怨。

 

从骂战到起诉


在Twitter上双方就展开了激辩,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迪迪埃·拉乌尔称伊丽莎白是“女巫猎人”,Chabriere叫她“屎壳郎”。英国《卫报》消息称,迪迪埃·拉乌尔和他的支持者们开始对伊丽莎白进行人身攻击,在推特和媒体采访中称她为“疯子”和“失败的研究者”,并把她的联系方式公布在网上。最终,迪迪埃·拉乌尔等人于4月29日在法国正式向伊丽莎白提起诉讼。指控伊丽莎白在 PubPeer上披露的数据问题对他们造成了骚扰,并声称她在众筹网站 Patreon上以开放众筹的名义进行敲诈勒索。


 

迪迪埃·拉乌尔的律师Grazzini说,如果研究所付给伊丽莎白,她就愿意停止批评IHU的研究,此举构成了敲诈。而且他还指出Elisabeth Bik与一些药厂有经济来往。

 

对此,Elisabeth Bik回应称,她说的“要钱”是开玩笑,她只收到过大学和期刊的费用,来调查可疑的论文。伊丽莎白在推特上挂出自己 Patreon 链接的方式公布了自己的资助者名单以示清白。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法国博士后研究员隆尼·贝桑松(Lonni Besançon)是另一位质疑拉乌尔的研究存在问题的学者,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曾多次收到来自拉乌尔支持者的死亡威胁。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白人男性,我所受的攻讦远不如女性和有色人种研究者遭受的严重。”隆尼·贝桑松说。几个月来,拉乌尔和他研究所的一些成员在国家电视节目上侮辱她,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她的私人地址,并威胁要以骚扰和诽谤的名义采取法律行动。

 

为了保护学术界的职业打假人,隆尼·贝桑松联合多国学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停止对伊丽莎白的攻击,希望科学界支持伊丽莎白和其他学术打假人。截至当地时间 5 月 22 日,已有超过 500 人在这封信上署名。

 

信中写道:“学术批评,尤其在科研诚信的议题下进行学术批评,充满了挑战。……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用科学证据来回应和解决问题上,而非对人们的外貌、性格进行人身攻击。”

 

“拉乌尔教授及其团队针对伊丽莎白博士等人的行为已被多家国际媒体指摘……这种骚扰和威胁的行径已经给学术打假以及学术批评的圈子造成了寒蝉效应。”

 

根据报道,法国公民科学运动 Citizen4Science 为了支持伊丽莎白,也在 Change.org 发起了一项独立请愿,旨在“积极呼吁法国当局出面干预”,阻止对科学家的骚扰和错误信息的传播。截至 5 月 25 日,已有超过 2000 人署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伊丽莎白,拉乌尔,羟氯喹,学术,打假,众筹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