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这些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一般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中度甚至轻度高血压也可能出现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多高才算是血压高呢?
1.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就诊。
当一个人出现头部胀痛、阵发性眩晕、胸闷不适、四肢麻木等现象时,就需要注意了,这些或许都是早期高血压的信号。高血压的典型症状包括了头痛、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如果血压超过了180/120mmHg,也就是高血压危象,患者可发生卒中、视物模糊、意识丧失、失忆、心肌梗死、肾功能损伤、主动脉夹层、心绞痛等一系列的症状。
怎样控制高血压?
1、合理地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如果人体患上高血压之后,要合理服用降压药,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这样既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体控制血压不再升高,又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2、定期规范测量血压
定期量血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天测量一次。
3、低盐、平衡饮食
食盐摄入过量会导致血压波动,建议每天摄入<5g,平时少吃加工肉制品、腌制食品、腐乳等高盐食物,做饭时少加酱油、味精、鸡精等含钠量较高的调味品。
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与豆类及谷类,控制肥肉、动物内脏、油炸等高脂肪食物。
4、防控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吸烟、血脂血糖增高、肥胖、家族史,以及高盐、低钾、饮酒、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有关,故老年人多发。
5、坚持锻炼,保持良好心态
适当锻炼可改善体循环供血,保持血管的弹性,减少血流阻力,对控制血压很有帮助。同时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的状态下,交感神经会保持兴奋,此时血管收缩加强,便会使血压升高。
6、保证充足的睡眠
长时间熬夜可导致代谢异常,诱发血压升高,而血压异常又会影响睡眠,形成恶性循环,想要预防、控制高血压,就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
高血压不再只局限于老年人,年轻人逐渐成为它的“新宠”,我们都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患,将危害降到最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