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国采还是省级带量,耗材带量在省级层面也是如火如荼。
从2018年开始“带量采”的大时代到来,但是,更多的产品还是集中在化药,不管是国采还是省级带量,耗材带量在省级层面也是如火如荼。
但是,中成药带量采依旧还没有展露“真容”,不管是很多公众号发的南宁会议部分内容还是市场的相关消息,中成药带量采格局渐成。
一
“中成药”的带量到底做不做
从众多信息面来看,中成药带量采一定会落地的,先从省级从面落地几乎没有什么意外,国家层面依旧采取谨慎的推进思想。
二
“中成药”带量采推进情况
如果说,从省级层面最先开始,那么,就先从省级带量采的相关信息中开始梳理。
1、广东大联盟:广东大联盟官方没有发布过任何目录、规则信息,但是,这个大目录和相关信息已经在不少医药自媒体上出现。
从出现的信息中看,广东大联盟中会有中药产品的概率很大,但是,规则、尺度、合并情况如何,会不会和化药一样,现在未知。
2、HB大联盟:2021年的中成药“带量采”由湖北牵头,组成大联盟基本上没有意外,这里涉及到几个问题。
① 纳入产品:既然是大联盟模式,那么,纳入哪些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这是这么多年来,首次,成规模、省级层面的正式“带量采”,那么,纳入会参考哪些情况。
A.主治功能:也就是适应症的相同或者相似性。
B.金额靠前:这个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这是带量采纳入产品的最基本原则。
C.独家、两家、三家及以上的考量:毕竟销售金额大的很多都是独家产品,两家的也有一定数量,三家的类似于血塞系列、血栓系列都不小。
不出意外就是湖北省2020年采购金额的TOP 100/150/200中筛选,接下来就是纳入原则或者标准。
② 准入规则:相比较哪些产品会纳入,入围规则更加值得关注。
因为,中成药从产品的成分、剂型、家数、机理、原料、发展等诸多方面与化药有比较大的区别,所以,首次大规模省级带量采,规则的制定更加重要。
如果,这个重要带量采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那么,中成药带量采的进度可能会加速。
③ 准入维度:哪些因素会影响产品是否准入?从二号文中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
A.价格维度:不管化药、耗材,价格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起码,现阶段是这样。
B.销量覆盖:从山东带量采开始,被点名表扬的江西带量采,原有销量和覆盖得分比重也显得非常重要。
C.专利情况:中成药相关专利也非常多,有误相关专利大概率会有所考量。
D.原料情况:化药的综合得分中,原料是否自产一直就存在,中成药的原料比化药渠道更窄一些,大概率充分考虑。
E.百强排名:中成药企业也不少,供给侧改革,不但化药企业要集中,中成药企业的逻辑应该也不会差别太大。
3、浙江带量:5月24日浙江省发了《带量采征求意见》,其中,有一段话----探索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这句话就不用其他解读了,中成药有机会纳入。
4、其他信息:
① 纳入最新的620目录产品:化药/生物的500大目录已经扩围到620,那么,纳入的中成药就是集采的重点,不必太怀疑。
基本上就是中成药的TOP150,如果说,再精准一些可以说是TOP 120。
② 广度要广但别太深:全国范围内,在省级/联盟层面要积极的推进中成药带量采,也就是说,最好是全国大部分省份在2021年都有进行一次。
但是,牵涉的产品一次性不要太多,通俗易懂的说就是“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不像对化药那样要求,2021年每个省的目标是50个,中药未提及过具体的数量尺度,如果有,那么这个数字估计就是5-10。
三
“中成药”带量采
2021年化药带量采不管是第五批、第六批,7月1日前要发文/落地的省级带量采已经不少了,中成药带量采会相对慢一些。
如果说,中成药带量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可能全方位推进,估计是2022年才有可能。
关于中成药不管是临床再评价,100个经典名方,发展指导意见等等,布局在前面的企业应该会吃肉的,参照化药一致性评价的前三。。
制度化、常态化,医药人对于化药的带量采基本上能做到了平常心;中成药还没到来,平常心对待,积极准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