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真实的儿科案例2000字救命文,字字痛心!值得每个家长了解

2021
05/27

+
分享
评论
急诊医学资讯
A-
A+

为每个家长敲响警钟。

今天给大家分享真实的8个儿科案例  
为每个家长敲响警钟  

01

小儿发热捂汗,抢救无效后死亡


以前我接诊过一个男婴儿,流鼻涕、咳嗽,于是家人给他穿上厚衣服。到了晚上,孩子额头滚烫、脸色通红,发高烧了,爷爷奶奶于是又给这个可怜的加上衣服,通过“捂汗”去退烧。次日早上7点,男婴已呼吸微弱、脸色苍白、嘴唇发黑。送到医院后,我马上打开包被,小婴儿热气腾腾的,像锅里蒸的包子。  

 
因为捂热时间过长,孩子多脏器功能衰竭、多器官弥漫性出血,隔天抢救无效离世!这完全是家长的无知把孩子捂死了!  
 

提醒


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弱。如果过度包裹捂热会导致孩子身体无法散热,从而产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缺氧甚至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很快休克乃至死亡。


就算侥幸存活的患儿,由于脑部缺氧也可能遗留有智力低下等脑损伤后遗症。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特别是新生儿,即使没有发热性疾病,包裹过多也可能出现“捂热综合征”,危及生命。


所以,当孩子发烧进入高热持续期时


千万不能捂!

不能捂!

不能捂!


 

02

针扎手指放血治病,孩子手废了


放血治病这是我国民间所流传的一种偏方。曾经有一起病例,宝宝高热不退,老人说拿着针在手指上扎一下,放点血就能退烧了。结果悲剧了!孩子的神经、血管被扎坏,手废了!  

 
关于针扎手指放血治病一直被一些老人所神化。小儿高烧不退,放血;小儿胃口不好,放血;小儿感冒了,还是放血。  
 

提醒


孩子生病的原因有多种,有病还是要到医院看病。家里缝衣服的针没有消毒,不仅容易传染疾病,而且还容易延误孩子病情。切记!


 

03

出生婴儿喂蜂蜜,导致中毒身亡


千万别给婴幼儿吃蜂蜜,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曾有一个仅6月大的男婴,被喂食蜂蜜,中毒死亡。事情的经过这样的,孩子1月份开始断奶,每日家人喂其饮用混入蜂蜜的果汁约两次,持续一个月后,2月份开始男婴身体状况恶化,出现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月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最终于3月30日不治身亡,无力回天。  
 

提醒


这起案例教训极为惨痛!有的家长喜欢在婴儿的奶粉或辅食中加入一点蜂蜜,觉得能给宝宝补充营养。但是危害很大。蜜蜂在采的花粉有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的,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造成严重感染。


新生儿肠道肠道很娇嫩,蜂蜜渗透压很高,新生儿吃蜂蜜轻则容易导致腹胀消化不良,重则导致肠缺血坏死。


 

04

母乳涂眼睛,眼病更严重了


昨天在门诊,一个宝宝眼睛发红,母亲听说母乳可以治眼疾,就用母乳为宝宝洗眼,而且又用舌头舔宝宝眼睛,说是能消炎。可是红肿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严重,眼科医生看了后原来是真菌感染。  

 
母乳治疗作为民间偏方,流传甚广。宝宝眼睛发炎,用奶水洗洗,眼睛很快就好……这是很多家长和来人的错误认知。  
 

提醒


母乳虽然很好,但不是灵丹妙药,治疗百病。眼睛发炎,一定要记得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正规诊疗。切记!


 

05

挑马牙,差一点要了孩子的命


前不久抢救了一个败血症的新生儿。问原因,原来孩子口腔有白色的上皮珠,老人说要用针挑破。结果细菌从挑马牙的地方进入体内,差点要了小孩的命。  
 

提醒


“挑马牙”是一种存在于贫穷落后地区的陋习。用针将孩子的口腔里黄白色的上皮珠(俗称“马牙”)挑破,这样很容易造成细菌进入体内引起败血症,危及患儿生命。新生儿齿龈边缘的上皮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后数周会自行消失。


 

06

婴儿身上抹锅底灰导致败血症


有的婴儿生下来身上会有一层白色物质,医学上称之为“胎脂”。有的父母认为这种婴孩是不吉祥的,据说要把孩子身上蹭些锅底灰。本来一个漂亮的小孩,抹的黑呼呼的,像从非洲回来的一样。  

 
我曾遇到过一起病例,父母把锅底灰抹到孩子的肚脐上,造成了新生儿脐炎,继而出现了败血症。教训很惨痛!  
 

提醒


一定要切记,身上抹锅底灰是封建迷信的做法,千万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了。


 

07

出生婴儿绑腿,影响大脑发育


作为儿科医生,我经常见到婴儿绑腿的现象。在宝宝睡觉时,有的家长用布带把孩子两腿拉直捆好,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长成罗圈腿(O型腿)。另外,除了绑腿,还有很多新生儿家长用布条把孩子的胳膊也绑上。  
 

提醒


我以专业医生的身份告诫有这样陋习的家长,绑腿不但不能预防“罗圈腿”,还影响孩子四肢的血液循环,孩子手脚不能灵活,影响大脑发育。拜托千万不要再这样折磨孩子了!


 

08

婴儿挤乳头使乳房乳腺导管损坏


前不久我见到一个女婴,一侧乳房红肿流脓。  

 
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民间有关于“为新生女宝宝挤乳头”的做法,认为如果不及时为女婴挤乳头,长大了容易形成乳头内陷,将来有了宝宝,会造成喂养困难。  

 
孩子虽然经过救治后,乳头感染控制了,但是一侧乳房乳腺导管已经损坏了,乳房很有可能不能发育了。  
 

提醒


挤奶头的做法和陋习是错误的,常会带来一些严重后果,也是造成新生儿乳腺炎的直接原因。新生儿生后几天内都可能出现乳房泌乳或肿大,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泌乳素等激素的影响,使乳腺增生造成的,慢慢就正常了。千万不能挤孩子的乳头!


 

 

 
Dr.X说  


网上流传这么一句话:一想到做父母居然不经过考试,就太可怕了。  

 
为人父母,大多数人都没有经验,当孩子身体有问题时,一些人相信偏方、老办法,那么小的孩子,实在承受不了家长多少的试错!  

-THE END-

来源:妈妈知道

版权归原作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儿科,乳房,婴儿,母乳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