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心律失常高风险的MM患者能更主动地降低心血管风险,从而降低死亡率、医疗成本和患者住院时间。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常发生心律失常。多种病因均能导致心律失常,例如年龄,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心脏淀粉样变性和电解质紊乱等。该研究目的是评估与正常人群相比,MM患者的心律失常负担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研究者使用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美国住院患者数据库,使用ICD 10 CM 编码系统识别患者是否患有MM,进一步识别两组中患有心律失常的人群。然后对患者基线特征和Elixhauser合并疾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评估合并或不合并心律失常MM患者结局。
结果:从美国医院收集68,095,278例患者数据进行评估,分为MM和非MM患者组,与非MM患者相比,MM患者平均年龄更大。与非MM患者相比, MM患者有更高的合并疾病发生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15.6% vs 9.5%),高血压(56.6% vs 47.6%),电解质紊乱(40% vs 23.7%)及心律失常,包括房颤(8.7% vs 5.9%) 和房扑 (2.1% vs 1.3%)。本研究比较了合并和未合并心律失常的MM患者,发现合并心律失常的MM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更高,院内死亡率和住院费用也更高(分别为9.2% vs 4.1%和$12,984 vs $11,028)。
结论:识别心律失常高风险的MM患者能更主动地降低心血管风险,从而降低死亡率、医疗成本和患者住院时间。基线评估心功能、调整具有心脏毒性化疗药物剂量、合理管理电解质紊乱、对心脏淀粉样变性的筛查以及心脏科医生与肿瘤科医生间尽早协助可使这些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JACC May 11, 2021 Volume 77, Issue 18,331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