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里的每一粒大米,都刻着袁隆平的名字……

2021
05/26

+
分享
评论
医学中文网
A-
A+

为伟大的事业献身的人,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2021年5月22号,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


在这个悲恸的消息传来之前,一些媒体为了争夺流量,枉顾事实谎报去世消息。


12:50分去世的消息被辟谣,仅仅17分钟后,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再次传来,一代伟人驾鹤西去,举国陷入悲恸之中。


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育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据袁隆平的助理说,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

4月7日,转到长沙医院治疗。

短短一个多月,老爷子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此之前,尽管已是90岁的高龄,身体状态大不如前,但他依然管不住那颗一直扑在水稻上的心。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院士办主任辛业芸回忆说,没有谁,比他对杂交水稻更执着。

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老爷子,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

这是他的“心病“,只要人在长沙,老爷子一天到田里转上好几次!

作为新晋加盟的“90”后,他比年轻人更加兢兢业业,培育杂交水稻的信念早已浸入血液,是他的命根子。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并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1976年,“南优2号”开始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大幅提高。

这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又开启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发培育工作,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

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而袁隆平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水稻实现高产的同时,袁隆平也把杂交水稻带给了世界。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

今天,联合国官微发文缅怀袁隆平。

文中称:“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一路走来,袁隆平“战功赫赫”……

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

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巨大的荣耀加身,他依然把头扎在水稻中,88岁米寿之年,许下3年内让海水稻亩产逾300公斤的愿望。

梦想一直照亮着袁隆平,他愿意燃尽血肉之躯,去实现全世界的大米自由。

为伟大的事业献身的人,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国士无双,愿爷爷一路走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杂交水稻之父,国士无双,袁隆平,大米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