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吴孟超先生|肝胆两昆仑,不老柳叶刀

2021
05/25

+
分享
评论
晔问仁医
A-
A+

国士无双 先生千古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月22日中午11:13,新闻推送袁隆平院士逝世,然后马上又辟谣,说还在医治;13时许,官媒再次确认,杂交水稻之父还是离开了我们。

13:05吴孟超院士在袁隆平院士去世几分钟之后,也同时离开了我们,令人悲痛不已。同一天送别两位国之脊梁,也让我们缅怀那个远去的时代。

鲐背之年,吴老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两个小时,重达两公斤的肝癌肿瘤从病人腹腔中切出,九十多岁的吴孟超挺立不动,走线缝合,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年轻时,他豪言过,“要把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现在时间已经不多了。


从医78

他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近20000多名患者




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5月22日去世,享年99岁。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吴孟超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


他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师从中国著名医学家、“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他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他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



追思吴老的一生


人有很多种选择,可以选择与亲人共享天伦,这是人之常情;也可以选择在岗位上散发自己的光与热,这是了不起的生机与坚守。


有一个人,他选择后一种人生,成全了旁人的前一种心愿;他以自身的不舍一线,换取千万家的健康团圆。


2018年7月14日播出的《朗读者》中,9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如此自白:“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他也借读本寄语后来者:“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多——别人的感念。”


经历风雨,吴老依然少年,初心不忘。



01

青年励志,家国情怀


1922年8月31日(民国十一年),吴孟超生于福建省闽清县白樟乡的一个贫苦农家。


由于家庭贫困,为了养家糊口,吴孟超的父亲和几个同乡的人一起去了南洋打工挣钱。那个时候,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小孟超也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直到三岁时才会走路。小孟超实在饿的不行了,就往外婆家里跑。舅舅很是心疼,就去田地里捉几只青蛙,回来炖了给他补补。母亲常说,那段时间如果没有舅舅,根本熬不过来。最终,迫于生计,五岁大的吴孟超就随着母亲一起,漂洋过海来到了马来西亚,投奔在这打工的父亲。父母再困难也不希望吴孟超再吃没有文化的苦,在当地就读进步华侨办的光华中学,小孟超上午割橡胶,下午上学。就这样,一把割胶刀在小孟超手里灵活自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英勇作战的事迹,成为马来西亚华侨们的热议话题。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通过爱国人士陈嘉庚的传递,送往抗日根据地延安。

1940年17岁吴孟超毅然回国,图为当年护照

1958年吴孟超、张晓华、胡宏凯组成的“三人研究小组”向肝脏外科进军


受到此次事件的鼓舞,初中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父母为他学做生意或去英国念书的安排。1940年1月3日,18岁的吴孟超和6名同学一起踏上了回国抗日的道路。后因战乱无法赴延安,遂决心“读书救国”。


1956年,他参军入伍投身到军医大学的创业实践:“是党让人民看到中国的希望,是毛泽东和朱德为我们捐钱给延安的事专门回信,坚定了我为党奋斗终生的决心。”


吴孟超沉浸在无尽的感慨之中。从回到祖国的那一天起,从目睹解放上海的大军露宿街头的那一刻起,他已为自己的忠诚、自己的挚爱找到了扎根一生的土壤。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02

恩师传承,任重道远


1943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从此,开始他的医学生涯。



同济医学院的“闯三关”闻名遐迩。所谓“三关”是指解剖、生理和生化,全都是口试。

 

▲吴孟超与恩师裘法祖院士

1947年1月的一天,正在做作业的吴盂超听到同学们都存兴奋地谈论着裘法祖教授的名字,说是裘教授要来给他们上课。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裘法祖凭着他那出神入化的手术刀在废墟中挽救了无数德国人的生命。连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都自愧不如,被德国人誉为“当代中国外科之父”。


1954年至1958年,吴孟超从查房、检查病人到科研、开刀,一直与裘法祖在一起。4年的贴身学习,让吴孟超直接接触了裘氏刀法(以精准见长,手术时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尽量减少病人的创伤)。


“我的一举一动他都写下来,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聪明,对病人非常了解。”裘老曾连用4个“非常”形容他的得意门生。

 

▲1961年,吴孟超首创了

“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

跟在裘法祖身边学习了2年之后,吴孟超的手术做的越来越像老师了。1956年当他转为主治医生开始独立工作时,吴孟超想到自己该怎样发展,裘法祖指点说:中国的肝胆外科还是一片空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正是裘老指点出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吴孟超也终生感激着这位比他大了8岁的老师。

 

03

改变世界对肝脏的理解


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苏,英、法等六十多个国家的两千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学术水平。


中国肝脏外科的创始人吴孟超和中国外科界三位泰斗级人物吴阶平、陈中伟、杨东岳荣幸地接到了大会邀请。


从大会宣读论文的目录来看,将在会上宣读肝外科论文的学者一共有三位,吴孟超排在最后,前两位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议代表。


当吴盂超以流利的英语开始发言时,与会者很快改变了对他的印象。他一开口就震住了全场:“本文分析从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手术死亡率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


在吴孟超之前宣读肝外科论文的两名外国学者,两人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共18例,讲台上的吴孟超一个人就做了181例。


18:181,这是两个没有可比性的数字!吴孟超那么高的手术成功率、吴孟超自创的肝脏解剖理论、吴孟超自创的间歇性肝脏血流阻断切肝法,自然而然在会场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吴孟超接下去论述的手术指征、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死亡率、疗效评价等四个问题,每个问题都让会场上的人感到新鲜、有价值。当吴孟超结束他的发言时,台下的人好像还沉浸在他的发言里,愣了好一会儿才爆发出如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吴孟超在研究肝脏模型

04

高龄手术,传奇人生


 

与“吴孟超”三个字相连的,总是一连串的奇迹。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这无数个第一无不见证着中国肝胆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卓绝的探索;更记录着国之大医匡危济世的至高境界。


在吴老75年的从医生涯里,大约有1.5万名病人,因为他而脱离了生命的绝境。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他总说:“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高龄、一线、密集手术,这些对一位医者意味着什么,对每一位荧屏前的普通观众又意味着什么?


把时间拨回到2005年,吴老被推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的那年,有些答案不言自明。


2005年,吴老被推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数据可以佐证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全世界每年约有百万人死于肝癌,在我国,每年被肝癌吞噬的病人达40万之多。吴孟超从1956年进军肝胆外科直到2005年评奖之际,他已用手术刀为13600多个病人切除肿瘤,创造98.5%的肝癌手术成功率。而他组建的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创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以及由他奠定的中国肝脏外科理论基础等一系列成就,令中国肝脏外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数据之外另有一些,是融于千千万万个平淡的工作日,见于病患、见于人心的触动。


在奖项委员会对他进行考核时,考核组成员想约他上午谈话,他说上午有手术,建议安排在下午。起初有人猜想,这肯定是位特别重要的病人。后来才知道,那是位与吴老素昧平生的河南农民,病情重,家里穷,吴老只想尽早为他手术,早半天解除痛苦,也能少交一天住院费。


生前,每一天都与病人一起度过、与工作一起生活,吴老只怕自己时间不多。



年轻时,他豪言过,“要把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现在时间已经不多了,任务却从未轻松,迄今世界55%的肝癌发病率仍在中国。


2006年,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吴孟超就联名7位院士,上书中央,倡言建立国家肝癌研究中心。国家给的500万元科技奖励,他分文未留,全用来成立了研究基金,推动攻克肝癌的基础研究工作。

 

▲2006年,吴孟超荣获2005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吴孟超被评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前,仅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等七人先后戴上桂冠。不仅在我国医学界从未有人获此殊荣,该奖项的一度空缺更彰显出评奖背后的慎重、权威、庄严。


让祖国的肝外事业发扬光大,吴老极其重视梯队的培养,他不畏风险,担保自己的军医学生出国深造,而后,再以一己魅力感召他们学成归国,报效祖国。而它本人,九十多岁的高龄依然每周言传身教,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坐堂周二上午的专家门诊,主持着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的日常事务,并亲自带教着多名研究生。什么力量让这位年逾九旬的老科学家、老医学家有着如此执着的信念和精力?


“朴素的报国心,伴随一生的选择。为人民服务,则是一生的信仰!”回想走过的人生路,从医73年、有着60年军龄和党龄的吴孟超说:“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吴孟超老人执着地前行着。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传奇永续,吴老不朽,愿天下再无肝癌。




斯人虽逝

其志宛在

国士无双

先生千古

-   E N D   -

综合整理自:

央视朗读者栏目、临床肝胆病杂志、海医大发布、文汇报、南方周末、新闻联播

编辑  |  龚芷葳

图  |  网络,旨在缅怀,不作商用,侵删

排版  | 晔问仁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吴孟超,肝胆,外科,肝癌,手术,院士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