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10年,深入推进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
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医保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范围,与定点医疗机构一起形成「双通道」,并实行统一支付。
这是5月发布的医保双通道内容。为深入了解这一政策,我们以问答形式说明。
为什么施行这一政策?
——破解进院难问题,提升国谈药品可及性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将癌症、罕见病、丙肝等高值药纳入基本医保目录,将谈判周期缩短为「一年一谈」等,创新药的医保报销政策逐步优化。
但部分创新药品的市场准入模式也从“先进医院,后进医保”变成“先进医保,再进医院”。原先药品有足够时间经历市场推广、临床使用经验积累、临床专家认可、广泛使用这一过程,但如今部分药却出现「进院难」现象。
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最直接影响:处方流转、医药分离
该政策将原来药品院内管理的一部分职能转移至院外。
尤其在公立医院控费趋势下,医院管理者不愿高值药(创新药为主)占用更高品种、费用额度,临床医生也只能要求患者携带处方院外购药。
双通道政策可确保院内、院外的合规达标机构享有平等的医保支付规则;国家相关会议也表明,将加强以处方流转中心为核心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对药企意味着什么?
——从近10年我国医改轨迹看趋势
为了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先来看:
近10年我国医保制度改革轨迹
扩面阶段(2009年-2011年)—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通知》为标志,各类居民参保率及基金筹资水平实现双提升。
巩固阶段(2012年-2015年)—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通知》为标志,医保制度在稳定参保率、提高筹资标准等方面成效显著。
增效阶段(2016年-2020年)—建立高效运行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通知》为标志,2018年医保局组建成立后,医保统一归口管理:从初期单一的按项目付费,到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算制,再到全国30个城市的DRG付费方式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
据《经济观察报》数据,药品收入大致仍占公立医院(不讨论中医院)收入30%-45%之间;再加上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隐性利益纽带的药房托管、院边院(民营医院)等模式,大部分大型公立医院又采取向医药企业拖欠货款的方式赚取利润,全国医院药品万亿级市场给公立医疗机构的“输血”,不容小觑。
从医保支付趋势来看,医保控费是不变的主题。医院控费,也斩断了过去以药养医的销售路径:
1、有药企寻求控费路径
尽管此次政策对国谈品种而言,意味着市场利好。但在国谈和集采双重压力下,药企控费仍然是主流。
最近,阿斯利康被曝剥离重磅呼吸产品,将和一家背景雄厚的“中”字头投资公司共同组建新公司,把旗下呼吸产品线转入新公司;此次分拆或因集采影响,相关产品会逐渐变成公司的非核心资产。
长期以来,高成本的学术推广给药企带来压力,也让药企更加在意营销精准度与降本增效功能。
2、有药企开始注重院外市场
在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医药政策影响下,没有过多降价动力的原研药企,开始选择放弃院内市场,将视线投向院外市场。
一位跨国药企的零售事业部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他所在的药企在增加零售团队的人员,去年零售人员600多人,目前有1100人左右,今年计划扩大团队规模至1200人。
3、创新药龙头、连锁药店龙头可能获益
天风证券分析师杨松指出,双通道有望迎来创新药的加速放量,为患者带来更多可能;创新药龙头、连锁药店龙头则有望迎来新的增量。
2020年下半年奥布替尼等几款创新药因上市时间较晚,未能进入到2020年医保谈判,而2021年一季度的上市的创新药有普拉替尼、伏美替尼、泰它西普和优替德隆等。若未来谈判成功,这些药品将有望受益于“双通道”政策。
部分2020H2到2021Q1获批创新药,来源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而大部分区域性、单体式零售药店欠缺专业医技人员、规范制度,承接双通道能力严重不足;对比之下,连锁药店特别是DTP药房,以及互联网医药一体化平台的数百亿级市场将被激活。
双通道政策虽是过渡性政策,但可以被看成院外医药市场的一个新起点,它的发展将为药企带来哪些更多哪些方面的影响,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