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饮食多运动,定期监测早干预
说不操心伢的学习,有可能是真的,说不担心伢长不高,那99.999%是假的!毕竟学霸有的是天生的,也有奋勇崛起的学渣。而身高,错过了发育期就是……错过了一辈子……
一项调查显示:矮小症患病率达3%以上,中国有800多万患矮小症的孩子。而矮小患儿90%以上都有自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碍。
为了长高,家长也是操碎了心!
看到结局,眼泪掉下来……
是的,大家对“长高”误解太深了……
那么关于孩子长高有哪些误区,正确的方法有哪些?中南君邀请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生长发育专家黄琦博士,为家长们说清楚。
误区1
盲目认为伢是“晚长”
部分家长觉得孩子现在矮不要紧,自认为是“晚长”(甚至已经早发育还盲目认为是晚长),等到了青春期后期,发现娃还没蹿个儿才急了眼!而这时候,孩子骨骺已闭合、身高不长了,错过干预的关键时期,一切为时已晚!
真相
对于孩子是不是晚长,要看看这几点:
①父母晚长史
②孩子骨龄落后
测骨龄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医生会拍摄非优势侧手的腕部正位X线片,通过判断其腕、掌、指骨的骨化中心出现的数量、时间、形态大小、结构相互关系等,来判断骨骼成熟度。目前中南医院采用AI读片及临床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骨龄。
③排除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的可能
如果具备这些因素,可能是“晚长”,可以暂时观察,在观察期间,仍要密切关注孩子身高增长及青春期发育情况,以便发现异常。
对照下表,可以看看娃身高是否处在正常范围:
点击放大
表怎么看:生长标准图表采用每月龄间隔,用百分位数表达方式。百分位数标准包括:3rd、5th、10th、25th、50th、75th、90th、95th、97th。医学上根据百分位法把人体生长发育分为5个等级:排在第25至第75位之间的属于中等,在第75至第97位的为中上等,第97位以上者为上等,第25以下3以上之间为中下等,第3位以下的为下等,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儿童的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者,其中部分属于正常生理变异。
误区2
父母矮伢矮,父母高伢高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矮,孩子以后也高不了,就不去对身高进行干预;还有人觉得爸妈都高,伢肯定高,你看姚明他姑娘10岁都快1米7了咧……于是放任不管。
真相
据研究表明,身高70%由遗传基因决定,30%是可以靠后天改变的,如营养、运动、睡眠、心理、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等。事实上,我国有相当多的孩子远远突破了遗传身高,还有30%的孩子长不够遗传身高!
遗传身高怎么算?
CMH (the Corrected Mid parental Height)法
男孩:靶身高= (父身高+母身高+13)/2± 5(cm)
女孩:靶身高= (父身高+母身高-13)/2± 5(cm)
FPH (the Final Height for Parental Height)法
男孩:靶身高=45.99+0.78×(父母身高中值)±5.29(cm)
女孩:靶身高=37.85+0.75×(父母身高中值)±5.29(cm)
临床上主要采用这两种方法
无论父母个高个矮,都不要忽视对娃的身高管理。
误区3
吃得多就会长得高
要长得高,营养不能少,很多家长以自己家娃能吃能喝为豪,加上老一辈人宠着,除了一日三餐,饮料、零食、油炸食品也少不了。
真相
营养是骨骼发育的物质基础,饮食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影响生长,但吃得多并不代表摄入的都是长高相关的营养元素,营养过剩还会造成孩子早发育。有的家长甚至盲目进补,孩子体重蹭蹭往上涨,身高不见起色,却引发小儿肥胖,儿童肥胖严重妨害健康,还可能导致骨龄提前,骨骺线提前闭合,从而影响长高。
那到底该怎么吃呢?
误区4
没变声/没初潮不算发育
真相
当骨骺线还未闭合时,骨骺软骨细胞会不断分裂增生,促进骨骼增长;骨骺线完全骨化,意味着完全闭合,这时就会停止长个。▲
误区5
多补钙,就会长高
说起长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补钙,此观念已深入骨髓,除了食补(不知大家是否想起了被骨头汤支配的恐惧,事实上它也并不能补钙),甚至不惜重金购买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钙剂,时不时去医院或儿保诊所给孩子测骨密度,怕骨质疏松了长不高……
真相
一,人体长高主要是靠骨骼长度增加,骨骼生长需要钙。但是,钙绝对不是使骨骼生长的主要动力。已有研究证明,适宜补钙可以使儿童骨骼密度显著增加,但是对身高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一般健康人通过高钙饮食(如牛奶、豆制品、海带、虾皮等)、晒太阳、加强锻炼,体内的钙质不会缺乏。
对于易缺钙人群,高钙饮食不能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可以通过钙剂来补充足量的钙。但是!部分家长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就将钙片、鱼肝油丸当补药给孩子服用,可能会招致更可怕的后果——高钙血症!钙并不是越多越好,补得超量了,钙吸收到血液中无法利用,就可能在肾脏、胆囊、尿路沉积,引起肾结石、胆结石、尿路结石。如果在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沉积,则可形成斑块,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脏病。
三,骨密度检查不必盲目跟风。
通常情况下,儿童/青少年骨质疏松病因明确,多为继发于全身性慢性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贫血、慢性腹泻、成骨不全、运动过少等情况。而且,单纯骨密度测定不能诊断儿童骨质疏松,因为儿童骨密度与骨折关系未明确,只有在骨量明显降低伴有骨折且排除其他遗传代谢性骨病后,才能考虑诊断儿童骨质疏松症。因此,有上述风险的孩子可做骨密度测定,而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做此检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