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季更容易患上低血压?
悄然而至的低血压
许多患者抱怨自己的血压总是波动,还有人盯着血压服药,高了吃药,不高就不吃了,结果血压“上蹿下跳”,苦不堪言。也有些人平时在家不量血压,进入夏季后时常感到头晕、出虚汗,没有力气,一量血压才发现自己居然低血压了,怪不得这么不舒服。
老年人为何血压调节失灵?
健康的人,其生理性血压波动存在完善的调节机制,包括自主神经调节和内分泌体液调节,既能满足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包括在应激的情况下的生理需求),在病理情况下也不至于出现器官血流减少、灌注不足和缺血情况,同时又能避免持续血压升高和由此带来的心、脑、肾、大小血管的损害和眼底病变。
老年人的血压调节不如年轻人敏感,表现为血压波动大和容易出现低血压。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对于高血压的耐受性好,而对于较低的血压难受性很差,容易出现器官灌注不足和缺血表现,甚至导致严重后果。许多认知障碍和失能老人,尤其在缺乏看护的情况下,容易吃错药,或者因就医不及时和饮食不足,更容易造成低血压并导致严重后果。
夏季血压低的原因
夏季温度升高,体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相应下降;而且夏季多汗,体表水分蒸发增多,盐的丧失也增加,这就相当于已经吃了一片利尿药降压,血液容量降低和血管紧张度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由此说来,很多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到了夏季就需要调整用药,不要让血压过低。
家庭自测血压的重要性
有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血压计,有的患者即使有血压计也想不起来量血压,有的患者则看病取药时才量血压。其实,无论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是在变化中的。无论自身因素还是外界环境变化,血压都可能随之发生改变。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测量血压,做好自我监测工作。
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里测血压数值不高,到了医院测血压总是比家里测的值高,因此怀疑自己测得不准确。实际上家里和诊室环境不同,状态不同,血压自然不一样,多数情况下诊室血压都要高于家庭自测血压,这种情况也称为“白大衣现象”。如果患者在家不测血压,医生只能根据其诊室血压调整药物,就本末倒置了。研究表明,家庭或者生活状态的血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很大,医生调整药物应主要基于家庭自测血压的结果,诊室血压对于长期用药患者价值非常有限或者仅供参考。
电子血压计的优势
有些患者认为电子血压计不准确,医生测量的血压才是最准确的。其实,电子血压计精确度越来越高,同时更便携,使用简便和易于掌握,新的国际指南甚至认为比水银柱血压计还要准确;水银柱血压计的使用需要非常专业的技能,难以掌握,不熟练或者听力有问题反而测不准。
高血压患者如何安然度夏?
夏季应适当增加血压测量的次数,尤其血压波动大或者有不适症状的时候。如果发现血压突然很高,不要着急加用降压药物,应该首先找出原因,尽量去除诱发因素。任何降压药物的使用和增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键是患者在家要自测血压,以便及早发现血压波动并及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监测和调整药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