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院士分别从医学教育、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角度出发,共同探讨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助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作《我国医学事业的喜忧及其整治与展望》主题分享
作为新中国医学事业的亲历者和建设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巴德年在《我国医学事业的喜忧及其整治与展望》主题分享中回顾和总结了过往几十年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状况,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实现寄予希望。
巴德年院士还谈到“协和”的作用发挥和未来期待。他认为,协和是中国医学博士的摇篮、中国两院院士的沃土,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的中流砥柱。放眼未来,协和应该成为中国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学术中心,包括罕见病在内的疑难重症,协和要做国内名副其实的会诊中心,为全国老百姓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协和要成为中国医学创新基地的主力军和特别部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作《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协同发展》主题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协同发展》的主题分享中,首先谈及自己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这一次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和治理体系是一次检验,更是对各国的健康治理能力、医学发展水平、医学教育质量的一次考验。在疫情防控当中,中国的体系发挥了最大的优势,这是党的领导体现出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
新时代医学教育的发展理念要融入大健康理念,融入现代前沿技术,推进新型医学学科发展。医学科技成果是国之重器,在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均离不开医学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作《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下的学科建设战略布局与管理》主题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重点分享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下的学科建设战略布局与管理》这一主题。在医院整体学科发展上,要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学科发展。要有大量的优势学科,注重多学科协作,这是发展当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于一些临床上难啃的“硬骨头”,需要用优势学科去带动,找到学科发展的切入点,解决医学难题。
所谓学科强则医院强,创新强则质量高。学科建设和创新活动一定是未来公立医院发展的一个着力点。对于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机遇,抢占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和前沿阵地,有着理论性的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
来源:健康界
图片/孙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