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脑出血的幕后元凶——脑动静脉畸形,你知道多少?
文章转载自:湘南神外
小刘22岁,1月前突发头痛,左上肢麻木,不一会儿自行好转,未予重视。近日再次发作,但症状加重,局部抽搐,且无好转,被紧急送到了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医。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神经外科主任罗忠平教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为其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术前
术后
脑动静脉畸形(bAVM)是一种先天性的脑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和静脉之间没有正常的毛细血管网,出现了一个供血动脉到畸形血管再到引流静脉,一个不正常的血流的通道。
bAVM就像隐藏在脑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因为患者什么感觉也没有,而一旦情绪激动或遇到其他刺激,如醉酒、吸烟、高度紧张等,畸形血管就可能破裂出血,威胁生命。
bAVM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出血(38%~68%)、癫痫(12%~35%)和头痛(5%~14%),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青年。发病年龄多为10~40岁,平均27.9岁。
1.出血
往往发病突然,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这是本病最为危急的时刻,卒中时刻。而不出血时,相对平稳,甚至被忽视。
2.癫痫
可为首发症状或见于出血后,全身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局限性发作有定位意义。
3.头痛
畸形团血管扩张引起,可伴颅内血管杂音。
4.伴随症状
动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引起周围血管的盗血和缺血,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等。
bAVM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明确诊断需要借助于影像学手段,如CT、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是诊断bAVM的金标准,可明确畸形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动静脉瘘及畸形相关性动脉瘤等血管构筑特征。
目前对bAVM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内科处理、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应根据病变血管的大小、部位,通过病变的血流情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1、内科处理
目的是防止或制止出血,控制抽搐发作及缓解已经存在的神经症状。适用于较严重病例或暂时不适合手术的病例。
2、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目的是纠正脑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改善脑的血供,减轻症状,原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可逐渐好转。开颅畸形血管切除术是将畸形血管从正常脑组织中解剖分离并切除。其优点是治愈率高,可达95%以上。
开颅切除畸形团适用于以下情况:血管畸形不是特别大,位于脑的表浅部位 ;畸形团出血后形成血肿,需要开颅清除血肿,并切除畸形团;有频繁的抽搐发作。
3、血管内介入治疗
将导管置入畸形团的供血动脉,或直接置入畸形团内,然后注入栓塞材料,使畸形团闭塞、变小或充血延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尤其适用于外科手术风险较大的位于颅内深部、功能区及破裂并伴有动脉瘤的畸形团。
4、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立体定向放疗(放)是使用大剂量的射线聚焦于异常血管,产生破坏,达到治疗目的。优点是没有手术切口,一般更适合较小的病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