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否会癌变?医生劝告:这3种变化,或是息肉癌变后的表现

2021
05/24

+
分享
评论
医说健康
A-
A+

所谓息肉,其实就是出现在人体器官上多余的“肉”。

“息肉”想必大家都曾听说过,这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所谓息肉,其实就是出现在人体器官上多余的“肉”,它可发生在任何一处有黏膜覆盖的器官之上,常见容易病发息肉的部位包括了鼻腔、肠道、胃、胆囊等;

这其中以大肠息肉在临床最为多见,它的出现与基因遗传、炎性刺激、环境和饮食等多方面都有关系!

临床上,大肠息肉有多个种类,但是根据国际统一的肠道息肉划分标准来看,它就主要分为腺瘤和非腺瘤两类。

之所以会这样划分,是因为腺瘤性息肉具有恶变的倾向和可能性,越是直径较大、含绒毛较多、多发性的腺瘤,后期癌变率也就会越高,短短8-10年的时间,腺瘤就可能会发展为原位癌、浸润癌。

就临床掌握的资料和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全部的大肠癌患者中,有超过了80%的肠癌患者都是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

对于有息肉家族史、本就患息肉的高危人群来说,如果近期突然有以下三个症状找上门来,当心就是息肉癌变后的表现:

1、便血:无论是肠道息肉或肠癌,患者进入病情发展期之后,都可能会出现大便带血、混合样血便、黏液血便等症状。

特别是肠癌进入中晚期之后,由于癌肿破坏了肠道间质内的血管、部分癌组织因缺血氧糜烂坏死,患者肠道出血量会逐渐增多,这些血液与大便、粘液混合在一起,患者即可排出混合样血便

而当肠癌合并了感染、造成炎症之后,患者排便还会发生改变,甚至是会有脓液、脓血排出,有时粪便中还可能会夹杂坏死组织、血块;

2、排便习惯改变:块属于肠道内的异物,它在形成并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会对肠道黏膜造成一定刺激,同时还可改变肠道黏膜分泌,导致患者排便频率发生变化。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大肠癌患者在最早中期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晨起假性腹泻、排便频繁、有排便不尽感等。

甚至是患者在夜间,都可频频出现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并不多,且大便多不成型;

3、大便变细:除了不成型粪便、黏液便、混合样血便之外,肠癌进入中晚期之后,患者还可能会排出成型的大便,但这种粪便往往是小扁条、小细条样,又或者是大便一侧有明显的凹陷痕迹。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癌肿已经增长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是向着肠壁形成了周径浸润,它造成了肠腔异常狭窄和梗阻,患者在排便过程中,癌肿又对大便造成了挤压,进而改变了粪便形状。

在肠梗阻严重的情况下,患者还可出现排便困难、便秘、腹痛等症状。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肠道息肉具有癌变可能,但并不是所有息肉都会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同样也是如此。

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息肉、积极进行治疗、定期复查,患者也会远离肠道癌变的结局。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对肠癌和息肉的警惕性,特别是有息肉或肠癌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筛查很有必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肠道息肉,癌变,排便,大便,血便,癌肿,临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