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体太多。
来源:新华社、健康县域传媒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2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意见》。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强化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稳定调价预期,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提高医疗卫生为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
会议指出,医疗服务价格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几年,党中央部署推动一系列改革,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集中招采和加强成本控制,把药品耗材价格降下来了,老百姓负担减轻了,也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了条件。
会议强调,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使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
要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平衡好医疗事业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在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
要结合医疗服务特性加强分类管理,对普遍开展的通用项目,政府要把价格基准管住管好;对于技术难度大的复杂项目,政府要发挥好作用,尊重医院和医生的专业性意见建议,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要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调价的启动条件和约束条件。
要搞好价格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价格机制稳定运行。
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 杨燕绥教授
一是对综合医院实行DRG打包定价改革之后,就意味着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下引入了竞争机制,为建立价格调整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是下一步应该建立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和临床评估的大数据平台(GPO),在上海和深圳已经有了一些探索,从下游的使用、临床用药评估,到上游的研发生产,融为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是建立动态价格调整机制的必要条件,建议把GPO法制化、制度化。
三是当前医保已经对综合医院进行了DRG改革,促进医院提质增效和接诊机制,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下沉到社区医院。对应的改革就是快加强对市县(区)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立总额付费机制,实施居民健康状况评估、家庭医生工作绩效的评估、建立按人头加权的预算机制,形成“人头总额付费、结余留用、钱随人走”的健康奖励机制。通过上下对应,夯实基层社区医疗服务能力,龙头医院做好重症治疗。
真正实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保证全专融合的质量,控制成本……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医保基金得到合理使用,也为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研究员 徐凤辉
从战略定位而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习近平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面临新冠疫情的巨大外生冲击,深化医疗改革面临着政府财政、医保基金持续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三重压力,而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平衡与缓解三重压力的关键突破口。
中央政府在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始终坚持与强化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属性,逐步探索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公平均衡点。前段时间《医保基金监管条例》的出台,可谓在“效率”环节先行一步;而此次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改革,更侧重“公平”环节,将有限的财政与医保基金满足更大程度的健康公平。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体太多。在外围的政策环节,已经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集中招采和加强成本控制等先行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后续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必要基础条件。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关键区在医疗机构内部,由于医疗服务结果带有不确定性,以及医疗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严重道德风险问题,所以具体政策的执行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医生诊疗过程。因此,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落地过程中,既需要宏观战略,也需要微观具体措施:
1.建立合理的医院补偿与医生收入机制是关键。
2.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规范化、透明化也很重要,主要还是围绕DRG支付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探寻政策着陆点。
3.推广常见病、慢性病的中医药使用比例,掌握中国医疗服务价格基准的主动权,也是保证基本医疗服务低价运行同时,平衡医保基金与人们健康需求的重要趋势。此外,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建立并尽快完善长期护理险,并独立于社会医疗保险之外,也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过程中必须考量的政策难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