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多数临床路径一样,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通常是遵循指南的依从性。
术后疼痛是外科患者最常报告的症状之一,既让患者痛苦,也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和相关医疗费用。阿片类药物曾是中至重度术后疼痛患者的抢救性镇痛药,但围手术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对术后结局有不利影响,促使临床逐渐向多模式镇痛转变,包括使用区域麻醉以及非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镇痛药物。2021年3月,美国纽约州石溪大学医学院麻醉科刊发综述,讨论了不同镇痛方法的安全性以及术后镇痛药物的潜在风险和相互作用。
尽管临床术后镇痛措施已较既往有明显进步,但术后疼痛仍是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且与PONV、术后下床活动和ERAS等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区域麻醉和局麻药浸润是术后疼痛处理的理想选择,既可提供良好的术后疼痛缓解,且常用于合并症严重的患者以代替全身麻醉。针对当前证据的回顾表明,熟练的麻醉科医师在使用大多数区域麻醉技术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非常小。
然而,由于诸如人员不足、术后护理缺乏及从业者技能限制等问题,通常无法以最佳形式实施区域麻醉并加以管理。此时,阿片类药物仍是中至重度疼痛的主要镇痛选择,但不应低估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在未来,区域麻醉的进展无疑是疼痛治疗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与大多数临床路径一样,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通常是遵循指南的依从性。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特定的多模式联合干预措施来完善术后镇痛策略。此举既可使依从性更加容易,使不同医疗机构内实践差异最小化,并可更有效地采用基于证据的新干预措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