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导致的症状多样,出现时间也各不相同,因此监测化疗结束后的迟发药物不良反应很有挑战性。
医学前沿传播者
Connecting Doctors & Sharing Better
iCardioOncology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蒽环类药物化疗对长期生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左心室(左室)形态及收缩同步性的影响,为评价高、低剂量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提供影像学证据。
研究结果
(1) 病例组与对照组相关参数比较
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病例组2D超声心动图及2D-STI测得的左室功能参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3D-STI参数LVEF、EDV、GLS、G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16、12、6节段的Tmsv-SD%、Tmsv-Dif%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2) 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3D-STI和3D-SDI参数比较
高剂量组15例患者累计接触(529.6±48.5)mg/m² 蒽环类药物,低剂量组5例患者累计接触(338±11.3)mg/m² 蒽环类药物。结果显示:应用3D-STI时,高剂量组GCS低于低剂量组(P=0.04);两组LVEF、EDV、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Tmsv 16-Dif%大于低剂量组(P=0.02);其他3D-SDI参数在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高、低剂量组参数比较
(3) 典型对象RT-3DE分析
图1A显示对照组1名健康者16个左室节段的同步收缩情况。左室各节段几乎在同一时间点达到最小收缩体积,体积曲线形态像扎着一根皮筋的马尾辫,起伏整齐、到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较短,表明室壁收缩同步性好。
图1B显示病例组1例患者16个左室心肌节段的非同步收缩情况,各节段达最小收缩体积时间差异大,且达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较长,表现为Tmsv明显离散的不同步模式,表明室壁收缩同步性差。
(4) 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3D-SDI测量可重复性检测
结果显示,Tmsv16-SD%、Tmsv12-SD%、Tmsv6-SD%在观察者内的ICC分别为0.97、0.98、0.98,在观察者间的ICC值为0.95、0.98、0.96。
研究讨论
(1) 3D-STI
目前,3D-STI用于监测接受化疗患者的亚临床心肌功能障碍尚缺乏大型临床研究支持,3D-STI尚未在临床中常规使用。本研究中,虽然病例组患者左室GLS与GCS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但在区别高剂量与低剂量蒽环类药物对心脏长期影响的差异性方面敏感性欠佳。而RT-3DE衍生的3D-SDI发现,高剂量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心功能损伤。
缺血和非缺血性心脏损伤会引起心室的大小、形态和功能的异常。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心室不良重塑可表现为心腔内径、容积及每搏输出量减小。本研究发现,肿瘤长期生存者3D-EDV较健康对照显著减小;常规2D左室舒张功能参数无明显变化。3D超声心动图克服了2D超声心动图依赖于几何假设、角度依赖、不能检测心肌所有节段的缺点,能更灵敏和精准地检测早期心脏毒性。这一发现为研究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损伤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左室收缩功能发生亚临床损伤的同时,舒张功能障碍提示发生限制性心肌病的潜在倾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