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一个神经元群,其活动可以促进伴侣团聚,其扩展反映了结合的成熟,为一夫一妻制提供了一个关键的神经元机制。编译作者:Роза(brainnews创作团队) 校审:Simon(brainnews编辑部)参考文献:Jennifer L. Scribner, Eric A. Vance, David S. W. Protter, William M. Sheeran, Elliott Saslow, Ryan T. Cameron, Eric M. Klein, Jessica C. Jimenez, Mazen A. Kheirbek, Zoe R. Donaldson. A neuronal signature for monogamous reun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https://doi.org/10.1073/pnas.1917287117 触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知通道之一。除了感知温度、形状等基本功能以外,触觉在传递社会性和情绪信息等方面同样重要。特别是,触觉在巩固亲子关系、建立和发展爱情关系等方面可能发挥着不同于口语的重要作用。然而,以往大部分脑认知研究主要关注了视听知觉和抽象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少有涉及触觉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与人之间实际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由此可能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影响。因此,理解触觉交流如何促进亲密关系这一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2020年11月,神经科学重要杂志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课题组的研究论文《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 during Interpersonal Touch Underlies Affiliative Pair Bonding between Romantic Couples》,揭示了触觉交流促进情侣间亲密关系发展的脑间神经同步机制。论文第一作者龙宇航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在读博士生,研究兴趣是亲密社会关系下的社会交流与互动。 图1 实验设置和主要结果。(a)在拉手任务中,被试需要互相握住对方的手,并保持沉默和对视;在口语交流任务重,被试之间没有肢体接触,只是进行自由对话和对视。(b)光极放置在双侧额叶、颞叶和顶叶附近。结果发现,女性颞叶前部和男性颞顶联合区 (CH22-18)出现了显著的关系类型和交流方式的交互作用,即情侣拉手时的脑间同步显著高于口语交流,而朋友则是口语交流时的脑间同步显著高于拉手时。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文章链接:Long Y, Zheng L, Zhao H, Zhou S, Zhai Y, Lu C. 2020. 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 during Interpersonal Touch Underlies Affiliative Pair Bonding between Romantic Couples. Cerebral Cortex. https://academic.oup.com/cercor/advance-article/doi/10.1093/cercor/bhaa316/5954191?guestAccessKey=6b7366cc-21a0-443e-a5af-705a3d92071f 浪漫爱情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情感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情感之一,对人类的繁殖、发展、生存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前人研究表明,浪漫爱情会影响人的情感、行为和认知。静息态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研究表明,浪漫爱情与大脑的奖励和动机系统的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但是,浪漫爱情与大脑的其他网络,如社会认知脑网络的关系研究甚少。邹枝玲教授团队研究论文在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神经影像领域排名第五,5-Year IF:3.461)在线发表以来得到广泛关注,成为该期刊2020年12月(14卷第6期)的封面文章。 该研究运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图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32个单身个体和34个恋爱个体的脑网络拓扑差异。结果发现,恋爱个体大脑网络的小世界属性、平均聚类系数、模块化的程度更低,上述三个指标均与激情恋爱量表(PLS)得分成负相关,提示恋爱个体大脑网络的分化程度更低;恋爱个体大脑网络在左角回的度降低,且左角回的度与PLS得分呈负相关;在双侧梭状回的度升高,且双侧梭状回的聚类系数和局部效率与PLS得分呈正相关。角回涉及自我的抽象表征,它的度降低提示恋爱个体更少关注自我,而更多关注恋人。梭状回涉及面部和身体表征以及抽象表征的整合,它的度升高也许于恋爱个体要更多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社会认知-情绪加工有关,比如读取恋人的面部表情。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恋爱个体在静息态fMRI下大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将爱情的神经机制从奖赏相关网络扩展到社会认知相关网络,进一步揭示了与浪漫爱情有关的神经机制,为人们理解和追求浪漫爱情提供了新方向。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邹枝玲教授和陈红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西南大学已毕业硕士研究生王川(目前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237)和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SWU1809006)的支持。 文章来源:Wang C, Song S, d'Oleire Uquillas F, Zilverstand A, Song H, Chen H, Zou Z. Altered brain network organization in romantic love as measured with resting-state fMRI and graph theory. Brain Imaging Behav. 2020 Jan 2. doi: 10.1007/s11682-019-00226-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1898089. 来源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