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有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防范!
福州陈先生(化名)今年53岁,有着高血压和高血脂病史,一直控制得不错。前一段时间,陈先生因工作繁忙,经常熬夜,身体有些不适,偶尔感到胸闷,休息后有所好转。虽然陈先生也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但结果显示他并无大碍。
可谁也没想到,检查几天后的一个清晨,陈先生6点多起床时就感到胸口闷得厉害,一个劲地出汗。陈先生当机立断,第一时间前往平时长期就诊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中心反馈病情。
在紧急做了心电图和抽血检查后,陈先生被诊断为心梗,医生立刻进行了介入手术,救回陈先生一命。
“像陈先生这样清晨高血压导致心梗、脑梗的案例并不少见。”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附一高血压中心副主任医师蔡文钦表示。
研究显示,清晨时段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上午7~9点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比其他时段多70%,这种风险到中午12点后会减小。
“我们的血压是 24 小时波动的。大部分人一天当中的血压节律表现为‘两峰一谷’,即清晨醒来血压明显升高,6~10 点呈一高峰,然后下降,下午 16~18 点血压再次升高,夜间 2~3 点血压最低。这种也被称为‘杓型血压’。”蔡文钦表示。
虽说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又被称为“清晨高血压”,如果:
1.家庭血压测量 / 动态血压监测清晨血压 ≥ 135 / 85 mmHg
2.诊室测量清晨血压 ≥ 140 / 90 mmHg
即为清晨高血压,可能带来临床症状或造成器官损害。
为了缓解清晨高血压带来的伤害,“我们一般会建议患者至少做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蔡文钦表示,如果确定是杓型血压,一般医生会通过把握吃药时间来有效管控:
①如果服用的是一日1次的长效降压药,通常建议早上起床时服药。
②如果服用的是一日2次的中效降压药,可以在血压高峰前的 1~2 小时服药,也就是分别在早上起床时、下午 3~4 点服药,就能使血压保持平稳。
③对于「杓型血压」,一般不建议在晚上服药。夜间 2~3 点血压最低,如果碰上了药物的最大效应,就会造成血药峰值与血压谷值重叠,很容易诱发低血压。
除了杓型血压,还有超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甚至还有反杓型血压——夜间的平均血压高于白天。
随着年龄增加,动脉硬化加重,导致夜间的血压不下降甚至升高。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达 69%;8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 83.4% 丧失了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
往往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且并发高血压,这类人群不少是反杓型血压,即夜间的平均血压高于白天。
“这些非‘杓型血压’在服药方面更有讲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地用药,不要盲目按照杓型血压的服药方法,以免反而发生心血管事件。”蔡文钦特别提醒。
如果家有高血压患者
一定要注意防范!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