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会发生什么?

2021-05-20   贺世明

打工人的自我修养。


 
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份关于「长时间工作对生命和健康影响的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  



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导致了2016年74.5万人死于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  


我们做个简单的计算
每周工作55小时


每周双休
如果每周双休,每周工作55小时,意味着每天需要连续工作11个小时!!!
每周只休息1天
如果只休息1天,每周工作6天,意味着每天需要工作9.2个小时。
每周连续工作7天,整周无休
如果一周7天,一天都不休,每周工作55小时,意味着每天需要连续工作7.9个小时。

「长时间工作对生命和健康影响的分析报告」显示,死者年龄在60岁至79岁之间,男性占72%。这些人在45岁至74岁的时候,或多或少仍保持每周55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

因工作强度过大而死亡的这些死者中,多数患上的疾病是卒中和心脏病!其中心脏病死亡人数在2000年至2016年间增加了42%,中风死亡人数增加了19%。

研究发现
与每周仅工作35-40小时的人相比

 
每周工作55小时或更多的人患卒中的风险高出35%
死于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脏病)的风险高出17%

 

为何超时工作会导致发病


 

为何超时工作会导致死亡率增加?WHO的报告对上面这个问题给出两个解释:

首先
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会产生生理反应,引发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导致组织变化的病变。
其次
人长期处在压力下,会养成包括吸烟、饮酒、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和恢复不良等激发心脏病和中风的不良习惯。
猝死  



貌似一个突发事件  
但其实  
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生命面前  
我们想要知道  
猝死为什么会发生?  
该如何救治?  
该如何预防?   
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4分钟!只有4分钟  

 

   
身边有人发生心脏骤停,  
我们能做什么?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至关重要。若在院外或无除颤设备的地方发现有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呼救,然后迅速开始徒手心肺复苏。


若在院内或有除颤设备的地方,应迅速获取除颤仪,检查心律情况,符合除颤指征者立即除颤,若同时有2人在场,可1人先行心肺复苏,等待另1人获取除颤仪,力争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
心肺复苏包括胸部按压和救生呼吸两部分。
胸部按压方法  

胸部按压的位置为两侧肋弓在中央交界点(也称剑突)上两横指处,如果是男性患者可简单选择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处。确定位置后,将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手指锁住,以掌跟按压。

按压时注意肘关节固定,双臂伸直与患者胸壁成90°角,垂直方向下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并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若患者在床上,施救者可踩脚垫便于按压;若患者在地上,施救者应跪倒在患者身体右侧,左膝平其肩部,双膝分开与肩同宽,以此姿势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示意图
救生呼吸方法   
以30:2的比例进行心外按压与救生呼吸,即迅速进行30次按压后紧接着2次救生呼吸。救生呼吸时需先开放气道,保持气道开通的情况下,实施口对口或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救生呼吸。

 

 




若无法行口对口救生呼吸或没有简易呼吸器也可仅做胸部按压。研究发现,与不按压相比,单纯按压仍可显著提高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除    颤  
当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内且有除颤器或发生在院外有目击者且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立即获得时,应以最快速度除颤。
请保存这两张图片

 

 




若不能立即获取除颤器或心脏骤停发生时无目击者,仍主张先心肺复苏。   
(点击可查看大图)
▲成人心脏骤停救治流程

来源:中国医学,侵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心脏骤停,心脏病,工作,救生,复苏,颤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