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药企分家,“拆分”会是未来外企的趋势吗?
来源:药斯拉/作者:Joe
最近公众号“罗湿兄”消息,阿斯利康将要把呼吸产品线转入新的公司,新的公司将由阿斯利康和一家投资工资共同组建。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7月1日之前就会完成员工的签约。这个投资公司背景雄厚,可能是“中”字头的,未来可能新的公司真的不缺资源了。
阿斯利康为什么拆分?
近几次带量采购,阿斯利康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被纳入带量采购目录。如第五批带量采购中的布地奈德,艾司奥美拉唑...... 越来越多的产品被纳入带量采购,那么这些产品线的盈利能力也会下降,他们就会变成公司的非核心资产。 这产品之后的发展策略可能和公司大的方向和定位不一致,所以剥离公司非核心资产,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手段了。 比如辉瑞,把公司分为辉瑞生物,普强,以及把健康药物部和葛兰素合并,这就是剥离公司的非核心资产。 而且辉瑞后来改名辉瑞生物,可以看出辉瑞自己的定位,被剥离的产品线与它定位不符。 现在是网传把呼吸产品线转给新的公司,Joe哥认为未来会把更多的产品线,尤其是带量采购的产品线转入新的公司,比如消化产品线。 未来随着更多的外企产品被带量采购,很多公司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把大部分带量产品剥离,重点放在创新药。 但像那种公司产品几乎全被带量,有没太多创新药上市的药企,也就不剥离了,看天吃饭了。 比如默克,很多产品被带量了,确实能做的不多了。但默克NB的是,人家没怎么裁员,大家都还在继续做市场,yyds!
市场竞争激烈
呼吸、消化、内分泌、肿瘤是阿斯利康非常重要的四大产品线,现在好几个产品线涉及到带量采购,相对影响较小的就是肿瘤产品线了。 肿瘤领域是目前各个外企重点布局的领域,这个领域受带量采购影响小,利润高。 但其实AZ肿瘤产品线的易瑞沙也早早的被带量采购了,泰瑞莎才是现在肿瘤产品线的门面。 今年泰瑞莎进了国谈医保,适应症又进了一线,可以说今年是泰瑞莎的高光时刻。 但未来一定是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阿美乐以外,今年艾力斯也上市了伏美替尼,未来这个产品也一定会拼命进国谈医保。 后面还有一堆其他的竞品排队等待上市,可以说AZ目前手里能打的牌在快速的减少。这也是az搞生态圈,不停的买产品的原因吧,比如血脂康、常卫清。
变化产生机遇
企业在拆分的时候,很多小伙伴会很慌,认为企业要动荡,未来前途渺茫。 这一慌,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做出不符合自身发展利益的选择。 当遇到变化的环境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变化对自己带来的利弊。 别看人家走,自己也跟着走,有的人就希望把这趟水搅浑了。 如果你们在外部遇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有职位的提升,薪资的大幅增加,或者遇到一个好产品等。 同时,内部发展的机会不是很多,如果被裁员,拿到的赔偿也不多,这时你可以选择外部的机会。 但有变化就有机会,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一次难得的晋升机会。比如当年普强从辉瑞剥离时,很多小伙伴选择拿赔偿走人。 当时空出了大量的管理岗,很多代表就是从这个时期升上去的,他们就抓住了这次机会。 如果阿斯利康的雾化团队转入新的公司,未来可能也会出现新的职场晋升机会。所以大家要学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像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医药不行了,干不了了。的确,这几年带量采购把医药行业折腾够呛,很人都认为器械好,专做器械了。 但是现在器械耗材也开始带量采购,去年是支架,今年是骨科高值耗材。而他们才是第二批,等他们到了第五批,一定会比药品惨烈很多。 因为器械领域销售岗位相比药品要少很多,厂家也少很多,新品上市速度总体规模也比药品要小一些。 这就好比两个国家,一个国家地盘大,一个国家地盘小。地盘大的这个先挨揍。 但是他战略纵深够,像抗日时期的中国,虽然很多地方被占领,但是没有亡国,还有很多的战略空间可以进行博弈。 但二战时期的法国,看起来很牛的样子,德国出门往前走5步就直接打到了巴黎,逼的法军离开国土,横渡英吉利海峡,逃往英国。 器械耗材领域只不过比我们后开始带量采购,他们的战略纵深比较小,做器械耗耗材的,要是失业了,找工作要比要代表难一些。 你们看医药带量采购这是第五轮了,那么多人受影响离职,后来不也都很快找到了新工作。 而且在一线城市,可能这边今天办离职,明天那边就入职了。 所以,Joe哥想说,不要让自己的人生活在别人的决定里,一定要多思考去判断,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